“我知道。但我與你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向來都是迎難而上。”曹盼這般與漢帝說來,漢帝沉吟了許久道:“我知道了。”
知道了,便會作出選擇,當然,於漢帝看來,他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了。皇位,他給是要給,不給也是要給的。
給得爽快了,曹盼總不會薄待了他,若是不願,吃苦受罪的只能是他自己。
吃苦,受罪,漢帝並沒有吃苦受罪的決心,所以,知難而退,明智之舉。
從皇宮裡出來,曹盼本能的就往自小住慣的宅子去,還是胡本提醒了一句,“娘子,要不,我們回丞相府?”
“不,回宅子。”曹盼很肯定地回答胡本,她這一回去,周不疑與墨問已經在宅子等著她。
墨問一見曹盼回來道:“元直所言,娘子一定會回此宅。”
曹盼捋了衣裳跪坐下,“不日漢帝退位。”
“恭喜娘子。”周不疑與墨問共賀之,墨問接著道:“如此,國都所在,娘子是打算定於鄴城還是洛陽?”
國都啊,曹盼沉吟了半響道:“我喜歡長安,喜歡長安的名字,長治久安。但國都,今只能定在洛陽。”
墨問聽著曹盼這樣的一番話,心中的大石落下了,曹盼,一如既往的理智,只要她一直保持著這份理智,何愁天下不定。
周不疑道:“待天下一統了,可再遷都。”
這樣安慰人的話,曹盼扯了一抹笑容,從曹操去後,她沒有落一滴淚,也沒有再笑過。擔心她的人是真的擔心。
如今她這般一笑,墨問大鬆了一口氣,“對,元直所言甚是,眼下為了天下而暫時定都洛陽,待來日天下平定了,可再遷都。”
“那,望我們能早日平定這天下。”曹盼沉著地說著這一句,這,也是她此餘生為之而努力奮鬥的事。
既然已經答應了曹盼,認清現實的漢帝劉協,不日親自在高祖廟祭祀,稟漢室祖宗,派代理禦史大夫張音帶著符節,捧著皇帝璽綬以及詔書,要讓位給曹盼。
曹盼三辭,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最後,是漢帝親自捧著玉璽送到曹盼的面前,“請陛下登基。”
這一聲陛下,漢帝,不,劉協喚得十分的惆悵,看著曹盼那張年輕而美麗的臉龐。誰能想到,曹盼既然會越過她的二十多個兄長,成為曹操的世女,如今,更是要取而代之於他。
曹盼從劉協手中接過那玉璽,“謝了。”
這一聲道謝是真心實意,劉協道:“我沒能做到的事,望你能做到。”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份壯志雄心,有的人為之而一生努力的,有的人卻只能懷揣著那樣一個夢想度過一生。
曹盼是前者,劉協顯然就是後者。不過,他不能做到的事,曹盼做到了,他這輩子若能有幸見到,他會很高興。
“會的。”曹盼篤定地答應著。劉協已經跪下了,“請陛下登基。”
隨著他這一跪,下頭的人也都紛紛跪下了,齊聲地叫喚道:“請陛下登基,請陛下登基。”
時也,勢也,曹盼終是邁出了曹操餘生都沒有邁出的那一步。
一步之遙,曹操不走,因己,也因荀彧,更因天下之勢。曹操曾是漢臣,也能立過誓永為漢臣,這些話,曹操記著;荀彧,那與他相交相行二十年的謙謙君子,至死,他都堅持著他的本心,對於荀彧的敬重,曹操與他承諾過,縱然天下皆盼他往前再走一步,他終究還是沒有走。而天下之勢,若他能一統這天下,他會走,然天下未定,孫權,劉備未除,這一步,他不能走。
可是,曹操心裡清楚著,他不走,但他的後人是必要走這一步的,名正而言順,更何況是曹盼是女郎,不以帝位而禦天下,只會讓曹盼受更多的非議。
這些局面,不必說,各自都明白,魏王,曹操是魏王,唯一的王,而曹盼不以繼王位,她要稱帝,非以一步之遙而稱帝,而是直接的稱帝。
舉起手中的玉璽,曹盼沒有說一句話,下面的人卻已經山呼道:“陛下千秋無期,陛下千秋無期。”
作者有話要說: 看到留言好多讀者都猜到了盼盼不繼王位而是直接稱帝,沒錯的,魏王只有曹操,盼盼即為魏帝……
所以要開新捲了,開新卷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