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盼本也沒指望一次性就能讓世族們老實下來,所以,在打完招呼後,凡是送信出去,未有她詔令而私出洛陽的世族之人,殺!
殺完之後,也不露面的將屍體給扔回了各家的府裡。可是各自都心知肚明是何人所為,又因何故而而為。
曹盼用這血腥的手段叫世族們看到了女帝對於護衛腹中孩子的手段。
同樣的,也讓他們明白,這個孩子對於曹盼的意義。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城無望後,世族暫時的安定了下來,曹盼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同樣警惕。
她不會以為世族們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不動,只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機會。不等於他們已經放棄。
但是,曹盼最大的王牌在於,他們並不清楚曹盼懷孕的日期,所謂女子産子如同半步踏進鬼門關,而寬大的朝服益於曹盼掩蓋隨著懷孕的日子月份越大,越是鼓起的肚子。
孩子是個乖巧的,曹盼自有孕以來,竟無半點的妊娠反應,吃好喝好睡好,要不是漸漸鼓起的肚子,曹盼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了。
平娘倒是高興的直誇贊,“真是懂個乖巧的孩子,不折騰陛下,哪裡像夫人當時懷著陛下的時候,吃什麼吐什麼,那叫一個苦。”
對此,曹盼也得認了,揣著一個乖巧的孩子,實在是好福份。
跨過昭寧二年的除夕,便迎來了昭寧三年。曹盼一如這些年那般,除夕那一夜守歲時聽上一夜的思賢,這一次,曹盼聽著那跨年的鐘聲時,與諸卿共敬曹操。
“阿爹,江東半數已落入大魏的手裡,窮盡孩兒一生,兒必達成你一生之宏願,蕩平天下。”
江東,曹操一再興兵而不能得的江東,曹盼用了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攻克了,雖然是與益州分了一半,那也是滅了孫權。
如今大魏佔據關中這地,又得江東半數富饒之地,天時在她。於兵力糧草,曹盼更是明顯勝於益州,只要曹盼好好地打著這手牌,那就一定能夠完成一統天下的宿願,至少世族們都必須的認同這一點。
而昭寧三年的第一場朝會,曹盼丟下一道驚雷,“朕意開科舉而取官。”
本來就對曹盼意見大得很的世族們面對這一道驚雷,幾乎都傻了,根本都不問曹盼什麼叫科舉就直接地道:“陛下,大漢數百年察舉之製取有德才之輩,若以科舉取官,非以廢察舉之制?”
“大漢?”曹盼聽著這嘴快的人提到大漢這兩個字,揚起了眉頭。
那人驚覺失言,半天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曹盼也無意計較,“提到了大漢,那今天咱們就聊一聊大漢吧。諸卿以為,漢為何而亡?”
這個問題問出來,基本上滿朝的半數以上的臣子都詫異地看向了曹盼,只因這些人都是世族,而且是大世族,其中又有多少是忠於漢室的人,哪怕做著魏朝的官,心卻向著漢。
“或者朕換一個問法,亡漢者,朕乎?一國存亡,觀其君禦國乎?禦臣乎,禦民乎?朕記得當年曾經問過荀令君荀師傅,為何不願意輔佐武皇帝?為何偏偏要對一個已經上了戰場還想往後退的懦弱皇帝忠心耿耿?”
“朕記得,他是這樣回答朕的。漢之前,春秋爭霸,戰亂不休,至於秦滅六國一統天下,行的卻是□□。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殺項羽而得天下。漢帝施以仁政,並無過,只因權臣當道,期淩幼帝,亂以天下。”
“朕明白,你們其中很多人都懷著與荀令君,朕的荀師傅一樣的想法。更有一句話能表明你們的心思,寧侍庸主,不媚漢賊。如今你們在大魏內,只是因為你們別無選擇。天下諸侯,江東未亡前,除朕之外,不過孫權、劉備罷了。原本在你們看來,至少自詡漢臣的你們看來,劉備是最好的人選。其一,他是劉氏宗親,一如當初的漢光武帝劉秀,那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雖然不知幾代,但還是。其二,他劉備素有仁義之名,在你們看來,這樣的人選,只要能展翅高飛,必然會成為另一個漢光武帝。”
“可惜啊,劉備與孫權借荊州四郡,最後不願歸還,此為失信;入劉璋之益州,劉璋收留了他,他卻圖謀奪取劉璋之益州,此為失義;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他稱帝了,哪怕打著聽聞山陽公為朕所殺的訊息而稱帝,這樣的手段那是比朕更叫你們痛心。”
“曹氏,早在阿爹之前就已經被你們認為了竊漢之賊。故而對朕,你們早就已經有了準備,朕必會邁進那一步。”
“朕能讓山陽公心甘情願地將玉璽交到朕的手裡,你們心裡是不高興的,但是又莫可奈何。你們的部曲皆被朕所繳,無兵可用,阿爹逝去鄴城,在你們看來,鄴城動蕩,所以你們動了。與郭氏合作,讓郭氏為你們取得宮中的侍衛部署圖。”
“你們只怕是連最後的家底都拿出來想取朕的命了,可惜最終依然失敗。朕於洛陽登基,你們本以為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洛陽,這是你們的地盤,不想竟然是朕設的餌,所以你們再次全軍覆沒。”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曹盼在提到漢亡之故時,翻提起了這些讓他們心裡發顫的往事。
當初,曹盼沒有算這些帳,如今是打算一塊算了?
曹盼不想用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放心,朕既然之前沒和你們算這筆賬,如今也不會。”
“朕不喜歡秋後算賬,朕想算的只會當時算了,既然過了,在朕這裡也就是翻篇了。”
“剛剛說完了劉備的優劣,也就該數數孫權的優劣了。孫權,或者該說孫堅之起勢。比起曹氏的閹黨遺醜來,孫氏的祖上不過是一個瓜農的,你們連曹氏這個閹黨都看不起,更別說是區區一個瓜農了。而且孫堅曾與袁術稱臣,孫堅和孫策都曾誅殺朝中官吏而方得江東,這樣的人,你們相信他們會真的匡複漢室?”
“所以,哪怕孫權據守江東,看著割據一方,可為一方的諸侯,但是你們連曹氏都瞧不上,又怎麼會願意千裡相奔?至於朕……”
“朕雖拆你們的塢堡,繳你們的部曲,然除犯下大罪奪民田地者,朕從來沒有讓你們把現在的土地交出來讓朕還給百姓,這是其一。其二,比起孫權、劉備來,朕至少比較能容人,罵朕的人從朕領兵之後就沒少過,但是,因言獲罪者,在朕的手上還沒有;其三,大魏國力算是三方中最強的,審時度勢諸位都不傻。朕,對諸卿明明心存漢室,卻還是與朕稱魏臣的心裡分析,可說全了?”
一個個聽著曹盼說完的人,不敢吭聲。
“漢臣,漢臣吶!朕敬你們至今依然心中存漢的人,朕不否認你們的忠誠,朕也沒想過讓你們改變,若你們能變,那份忠也就變了質,未必就是朕所要的。朕留著你們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朕要的不是你們這一代的忠,而是下一代。由朕開創的大魏,以後的所有人,朕都希望他們能學得你們之忠。而漢於你們這一代而亡,下一代的人,他們所忠的將是朕的大魏。”
“竊漢之賊?其實朕並不喜歡這個賊名,然而朕也不畏這個賊名。漢室早已名存實亡,朕與你們不一樣,你們記著一個漢室,念著漢無過而亡,窮盡你們一生,你們都想複興漢室。但於朕,朕生來就是曹孟德之女,在朕的世界裡,朕看到的皆是漢室之無能,懦弱,故朕不以為漢室有什麼值得朕在一個明顯不可能帶著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皇帝身上費盡心力?”
“或者,於你們而言,所謂的忠,便是將這已經名存實亡的漢室再次複興,如漢光武帝一朝誅殺王莽而得光武中興。可惜了,憧憬始終是憧憬,你們希望的漢光武帝沒有出現,而你們自己本身又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施展你們滿腹的宏圖。”
“朕登基之時,朕知道你們其中很多人都在為漢亡而哭泣。知道,朕也不在意。成王敗寇,朕贏了,無論你們為什麼選擇留在大魏,留下來了,就要做你們該做的事。你們心存漢室,而朕心中存的是天下百姓,這,或許在你們看來亦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但朕,傾朕這一生,會做到讓大魏百姓,衣食無憂,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種,只要他們勤勞,他們就可以過上他們想過的日子。朕會開創一個比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更加輝煌的盛世。為此,縱朕一生負竊漢之賊,朕敢擔這個賊字,亦不畏於後世稱論。”
“而你們既然選擇了留在大魏,朕無論你們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心甘情願,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朕是不養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