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宮宴

群臣刷刷拜倒謝恩,三拜九叩後,才各自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再次山呼“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旋即,大太監鄭忠雞鳴般的聲音響徹全場:“禮畢——歲更交子!上煮餑餑!”

游龍般的宮女捧著硃紅飛龍雕漆宴盒魚貫而出,剛出鍋的煮餑餑熱氣騰騰,被一盤盤呈到諸人面前。

然而,當香氣撲鼻的餑餑奉到辛夷面前時,她卻根本沒有食慾。

周圍的人覷著眼,對她指指點點,窣窣的議論聲不停撞進她耳裡,讓辛夷愈發如坐針氈。

只因為,她一個五品府第的庶女,不僅接到了宮宴的邀請,而且座位還被安排在五姓七望的方案區。

她依然記得接到聖旨時,辛歧特意向宣召太監確認了三遍,聖意邀請的人是辛夷。只有辛夷一個。

隨後的幾天,原本風雨飄搖的辛府,門檻都快被踏破了。恭喜的拜年的攀交情的,甚至毛遂自薦為辛夷置辦衣飾的雲裳閣,讓辛府成了滿長安的紅角兒。

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身在官場的人才明白,這份聖旨是如何的不尋常,不尋常到驚心動魄。

合宮大宴,舉國矚目。這絕不是皇帝突發奇想,更不是值得高興的皇恩浩蕩。更像是披著歡喜皮面的,一場精心預謀。

所以,從辛夷獨自跨入大明宮,到麟德殿入席,用上煮餑餑,這沿途的猜疑甚囂塵上,冰冷的白眼翻得愈高,就算辛夷兩世為人,也覺得渾身如針扎。

辛夷正僵持著,忽聽到殿前臺上傳來聲:“嚶?”

是皇帝李赫。他剛咬了一口餑餑,似乎咬著什麼硬物,讓他眉尖一蹙。

旋即,當李赫從嘴裡吐出個金錁子時,大太監鄭忠忽地撲通聲跪下,歡喜地拜倒:“皇上吃著金錁子了!祝皇上福佑新禧!願皇上福祿綿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眾臣立馬會意地跪倒一片,山呼萬歲震天地“祝皇上福佑新禧!願皇上福祿綿長!”

除夕之宴,餑餑裡藏以錁子八寶,民間的或藏個銅錢。吃出寶物的人,來年就會得吉祥,然後眾人齊恭賀。注1)

宮裡自然也不例外。不過這“吉祥”必須是,也只能是皇帝的。所以金錁子都是故意放好,故意在餑餑最上面,皇帝第一口就能吃到,謂之“天子至尊,新年首福”。

李赫捋著疏須,十二串東珠旒冕後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眾卿不必多禮,平身,平身!朕雖是天子,但一人佔盡天下氣運,亦覺有愧。所以今年,朕也命御膳房,在眾卿的餑餑裡藏了金錁子,總共六個,取個吉祥數。吃出金錁子的人,不僅得新年福祿,朕還賞他張朕親自書寫的桃符。眾卿以為如何?”

“吾皇聖明!”群臣又拜倒一片,彷彿根本不覺這頻繁的跪拜,磕碰慘了膝蓋。

片刻後,就聽得盧寰一聲不大的驚呼:“咦?”

隨之而來的,便是金錁子被吐在碟裡的清響。

“恭喜盧大將軍!賀喜盧大將軍!”幾乎是同時,大太監鄭忠雞鳴般的聲音便響徹大殿。

群臣又是番行禮祝賀,向盧寰道些新禧如意的吉祥話。卻各個像早背好的。

註釋:

1.煮餑餑:即今餃子。餃子源於東漢。清朝時,出現了諸如“煮餑餑”等稱謂。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來源:搜狗百科)

喜歡紫卿請大家收藏:()紫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