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抬眸看向宮牆外,長安城中冒著春筍般的千家房頂,隱隱辨得城東辛府的宅子尖,依然還有烏鴉盤旋未去,在一城春色中顯得格外淒涼。
然而,正當頭的腥雲已經散開,三月的春光重新傾下,為那片廢墟鍍了層金,遠望金粼一片,華光璀璨,浴火重生。
辛夷露出了一絲笑意。春,到底是來了。
天和十二年。春。滿城飛絮楊花漫,簾卷燕飛。
叫囂著“新賬舊賬一起算”的王辛殺局出了變故。讓整個天下在稀裡糊塗的同時,更覺腳底下暗流洶湧,分毫不減。
先是王儉逼死辛周氏,又屠滅百餘辛氏人後,突然就罷了手。只是命兵將把辛府圍起來,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同時,被軟禁的晉王李景霆被放了出來。據說是辛夷手執聖旨,親自去迎的。於是關於晉王和辛夷的關係,結盟效忠一說,甚囂塵上。
而當這個說法傳到王儉耳裡時,他從鼻翼裡擠出絲冷笑:“結盟?辛夷這個不爭不搶的人,結盟圖什麼?旁人求的名利權位,在她眼裡不值一文罷。”
“義父的意思是……辛夷另有所圖?”鄭斯瓔侍立在旁,正殷勤地為王儉斟酒,屈膝奉上,“但晉王是辛夷親自迎的,效忠的話也是很多人親耳聽到的。長安城就咬定了這種說法,其他的信兒倒是沒有。”
王儉接過酒盅,一飲而盡,芬芳滿腹,讓他嚴峻的眸軟了軟:“罷了。不管圖什麼,辛夷至少現在,站到了晉王一頭去。為了趙王侄兒,晉王鐵定是留不得,正好連辛夷一塊除了,橫豎結果也沒差。沒必要刨根問底,倒還橫生事端……好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儉的話頭湮沒在一聲讚歎裡。他砸吧著嘴,滿意地微醺。
“此乃蜀川進貢的劍南燒春。今春才開窖的,壇壇近百年。”鄭斯瓔掩下眸底的不甘,討好而溫馴地為王儉滿杯。
“劍南燒春。好,好,好酒。”名酒佳釀一掃連日的陰沉,王儉似乎心情很好,一連砸吧了好幾盅,眉間都浮起了醉意。
鄭斯瓔眸色閃了閃,試探地問道:“辛府那邊,義父突然罷了兵,如今又只是令將士圍著,這下一步當如何打算?”
“圍著。就圍著。辛夷不動,我們也不動。”王儉獨斟獨飲,回答卻是不慢。
“只是……圍著?”鄭斯瓔壓下心底的怨惱,柔聲遲疑。
“不錯。趙王侄兒自作主張,放了晉王。辛夷又親自迎晉王出來。這三人怕是達成了些交易。可是卻沒一個人和老夫透過氣。且不說辛夷和晉王,之前半點風聲也無。便是自家的趙王,也是自始至終都沒來和老夫稟報過。”
王儉微醺的眼眸睜開,透出絲寒意:“王家的影衛並沒探到甚有用的訊息。趙王侄兒如今又是監國,老夫又不能直接逼問他。若是這三人裡應外合,你說老夫該如何自處?”
鄭斯瓔心裡咯噔一下,壓低了語調:“難道……那義父不更應該責問監國麼……雖然趙王貴為監國,卻也是義父的侄兒……”
“不必。放了晉王,至少如今,對老夫沒好處也沒壞處。老夫本來也沒想過要他的命。至少皇上不在京的期間,老夫還不能動他。”王儉玩弄著酒杯,微微沉吟,“趙王的小心思,並沒對老夫造成實質的傷害。老夫不如睜隻眼閉隻眼,變局關鍵點上,沒必要內院先起火。”。
<!over>
喜歡紫卿請大家收藏:()紫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