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息怒。”最先送卷軸進殿的太監開口了,向李赫一拜道,“皇上,辛姑娘還讓奴才給皇上帶個話:“楚韻風騷,琴棋書畫。”
皇帝李赫不捨地把目光從卷軸上移開,大笑起來:“好!好一個楚韻風騷,琴棋書畫!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四方蠻夷為尊!可不僅僅是詩,也包括了六藝,自然也就包括了字!”
前時還叫囂著處斬的群臣,都像被那副字迷了腦子,暈乎乎地下拜:“皇上聖明!風騷典雅,不僅包含詩,也包含書!書道為道,墨寶為寶!俱能代表我華夏儀禮!”
“多謝天可汗!此詩我等很是滿意!謝天可汗賜寶!大魏南疆,邦交永固!”吐蕃和南詔的使臣也歡喜下拜,滿面紅光。
一派和諧,暖意融融。除了臉面青得像凍傷的王家諸人。
“皇上!辛氏這是投機取巧!故意曲解題意!”王儉急得大喝,可在滿殿的讚譽聲中,這異議哪怕頂著王姓的頭,也顯得太孱弱了。
皇帝李赫涼涼地瞥了王儉半眼,打斷了話頭:“夠了!友邦使臣滿意,滿朝文武滿意,你王家還要揹著走麼?還是說無論朕意如何,王家都要和朕的朝堂揹著走麼?”
最後一句話帶了寒意。
王儉銅鈴目一瞪,剛想還嘴。可想想自己沒有處於絕對優勢的兵權,不過是文臣的他,連上位都得靠趙王李景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不是當年的盧。空有“權”,而無“兵”。並不敢和皇室徹底撕破臉。
王儉的火頭頓時被澆了鍋涼水。他腮幫子鼓了幾下,嚥下這口氣,低下了鐵公雞般的頭顱:“臣無異議。”
李赫拊掌大笑:“此次國禮,朕甚是滿意!君無戲言!朕便履行承諾,重賞辛氏!諸愛卿可有異議?”
當初華清宮國宴,李赫便放下了話頭:若辛夷作詩成功,帝王將有重賞。群臣見證,天下知曉,這是萬萬抵賴不得。
“皇上聖明!辛氏當賞!”文武百官齊刷刷跪倒,心裡卻不太在意。
就算國禮成功,但辛夷只是個平民女子,所謂賞賜,充其量賜金銀錦緞,最多復她外命婦的誥封,便是皇恩浩蕩了。
然而李赫接下來的話,卻讓整個麟德殿一震——
“賜辛夷,內廷行走!”
內廷行走注2)。不算官職,只是項加封的特權。從九品到一品,都可加封。然而也只有男性官吏可得封。
被賜者允在大明宮自由進出,去瞅瞅皇帝,來逛逛風景,都可無所顧忌,於是這其中可作的文章,那就大了。
要知道就算一品重臣,出入宮殿也得有帝詔。否則就是大逆重罪,無詔而踏進宮半步,都可誅了九族。
所以宮內行走,哪怕不入品階,無有俸祿,卻是項重臣也眼饞的封賞。哪怕九品芝麻官得了這加封,國公將軍也得討好地彎了腰。
但當這特權被賜給了個女子,還是平民女子,無論是性別,還是身份,任何一條挑出來,都是違逆祖訓的驚天之舉,都是離經叛道的首創之封。
是以,當“內廷行走”的御賜令牌送到辛府,大魏千千萬仕子都瘋了,朝堂百百十官吏也瘋了。
註釋:
1.明月入懷句:全段描寫杜韞之的字,借鑑後世對《蘭亭集序》書法成就的描寫。來源搜狗百科,不一一註釋,都是重組後,複製貼上來的。
2.內廷行走:是清代特有的官稱,它的出現與朝臣的“近侍化”密切相關。從“內廷行走”人員的構成、來源、身份及其職事特點等來看,這些行走內廷的重臣,在日值內廷、與謀國事的同時,實際上已經在皇帝身邊形成了“要職”再聚合的辦事機制。簡言之,“行走”是在官吏本身官職上的一種賜權,由“官”變身為皇帝信任的貼身“智囊團”,“智囊團”的話甚至比朝堂上的奏章管用。此文為小說需要,懂個意思就行,具體不細究。
喜歡紫卿請大家收藏:()紫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