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二十章 戰場

午門陷入了死寂。

所有人都忘了反應,只有腦海裡不停迴響著一句話——

若問讀書人三字該如何解釋,那武愚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讀書人,當如此。

……

良久,武慧最先清醒,無聲滾下一行熱淚:“……他……太傻……”

“但讀書人,有時最缺的,就是一種傻勁兒。”辛夷眼眸滾燙,給了武慧回答。

“讀書人?老夫制舉為官近四十年,都快忘了這三字……”王儉恍恍惚惚,看著滿臺鮮血發呆。

“……讀書人……我們也是讀書人吶……”原本附和王儉叫囂的儒生呢喃著這三字,陷入了掙扎。

何謂讀書人?

那麼傻,為一份初心輕易祭出命,為虛無縹緲的蒼生國運,就獻上鮮血與頭顱,和那些棋局裡精明無比,利益算得門兒清的棋者比。

太傻。

然而正因如此,才無愧為讀書人。

……

天和十二年秋。秋闈剛結束,午門斬刑再出意外。

正三品國子監祭酒,利州武氏嫡子武愚,為罪女辛夷發聲,命諫亂世當正,自刎於斷頭臺上。

武家白幡飄飄,悲泣入雲,修儀武慧親自回蜀主持,朝廷百官都自發前往弔唁,盛大而隆重的喪禮,自然為天下矚目。

然而真正震徹天下的,是武愚一席話:讀書人。

擲地有聲,振聾發聵,若砸落混混九州的金雷,炸開蒼天暗暗浮雲,驚醒無數矇昧如夢的初心,也教天下千千萬儒生,同時在心裡發問——

何謂讀書人?

這便是讀書人。

武愚乾涸在午門的鮮血,給出了無聲而完美的答案。

讀書人,簡單的三個字如颶風般傳播,尤其是在無數尚著白衣的書生中間,在紙醉金迷的長安之下,醞釀起驚人的暗流。

一股雖手無寸鐵,卻如螞蟻聚集仍可吞象的暗流,一股背對權貴千軍萬馬,脊樑和丹心為刀劍的暗流,一股被立於官途巔峰的諸人而忽略,卻是大魏最無畏而有力的暗流。

只待某日,這股暗流,如劈開暗夜的第一道曙光,朗照天下。

同時,因為武愚命諫,行刑被打斷。王儉也忌憚武家真和他計較,畢竟多一個敵人,總不是省心事,而且還是曾將一個女子送上帝位的家族。

是故,王儉做主,壓下處斬聖旨,將辛夷押回大牢,暫待不發,自己親自赴利州,憑弔祭酒武愚,樣子做得足。

武愚之死,以王家示好,皇帝追封的青史流芳結束。

而辛夷的小命卻前途不明。王家只是將她暫時押回大牢,處斬的聖旨依然有效,於是朝野上下猜測,估計等王儉從利州回來,斷頭刀還會再一次落下。

天下人談論大牢中的辛夷,都如談論個死人,同樣的話從大太監鄭忠口裡說出,卻只引來李景霆警告的冷聲——

“你若再出言不遜,本王立馬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