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章 兩難

黑川七夜明白了《黑川清隆文集》的不可控,即便是他努力消弭事件的影響,可是事實證明他並不能,不論是對於世間的還是對於自己姐姐晴海的,甚至是對於自己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不知道,我甚至無法對你做出承諾,只是我會盡力解決這件事的,我不會讓你像犯人一樣東躲西藏的。”

黑川七夜努力向著自己的姐姐晴海做出承諾和保證,儘管他帶著晴海的目的只是為了將晴海當作自己的盾牌,只有這樣才可以擁有正義性對抗狐仙,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冷酷無情到可以犧牲晴海來實現自己的安全。

奇幻故事或者說神話故事是有三觀存在的,日式奇幻故事的三觀只要是以《古事記》、《日本書記》、《風土記》以及《今昔物語》構成,再加上後世的各種怪談。

奇幻世界的三觀其實就是神道教、佛教還有儒教的三觀,後世的作家都按照這個三觀來寫作,即便是自己祖父清隆、也不例外,這種道德觀甚至本質和震旦國神話故事的道德觀以及世界各國神話的道德觀本質是相同的。

世人支援的、讚揚的,在小說故事中體現出來的就是佛法、神道、陰陽道、儒教,因為作者本質上也是人,即便是他是創造整個故事世界的創世神,他支援的和讚揚的其實也是世人支援的,讚揚的,因為作者來源於世人,故事也是給世人看的。

因此神佛便是善良的,正義的主人公會有好的結局,壞的主人公會有壞的結局,神佛能在危機時刻出現拯救世人。

世人怨恨、批判的,在故事中體現出來的就是怨靈,鬼怪,當世人憎恨世間不公,強烈希望怨靈懲罰罪人,怨靈才能夠擁有連陰陽師、密教高僧都無法對抗的力量,甚至天神也會相助怨靈,因為怨靈代表著世人的怨念,代表著作者、讀者,代表著天道來複仇。

明白了故事的本質,明白了狐仙力量的來源,黑川七夜心中此時沒有了驚慌,因為故事是有侷限性的,所謂百姓的民心也是有侷限性的,甚至還是歷史侷限性。

《今昔物語》的故事中有不少是震旦國神話故事中的變種,因為貴族們用著儒家思想解釋君臣關係,來統治萬民,因此震旦國神話故事中儒家的侷限性也會變成日式奇幻故事的侷限性。

《搜神記》中有一個叫徐泰的人,自幼父母雙亡,叔父徐隗將其撫養成人,視若親子。有一天叔父生病,久病未愈,有兩個人出現在徐泰的夢中,對他說他的叔父死期到了,徐泰連忙對兩人磕頭哀求,引起兩人的惻隱之心,徐泰孝感動天。

因此兩人決定幫助徐泰,兩人是陰司的人,其職責是為了將徐槐帶入陰司,然而因為兩人被徐泰孝心感動,所以允許徐泰找一個同名同姓的人代叔父徐隗來死。

因此陰司的兩人拋給徐泰一個道德難題,叔父是自己最親的親人,可是犧牲一個無辜人的生命來挽救叔父,可以這樣做嗎?

親情戰勝了一切,徐泰儘管沒找到一個同名同姓的,卻在本縣找出了一個同名不同姓的張隗,陰司兩人感嘆徐泰孝心,於是挽救了徐泰叔父徐隗。

徐泰也因此以孝子的身份聞名遐邇,因為徐泰對於孝道的認同甚至超越了血脈侷限。

然而即便如此,這個故事並不是沒有問題的,故事中全然沒有提到了無辜的張隗之死,倘若張隗也有一個孝順的兒子,當知道自己父親死亡真相後,在其餘陰司之人的幫助下想要復仇故事又該如何。

然而這個故事在徐泰救回自己叔父,獲得孝子名聲後就戛然而止了,被有意無意地迴避掉了。

可是儘管故事被迴避掉了,卻並不意味張隗之子對於徐泰的復仇不具備正義性。

因為在儒家的觀點中,徐泰犧牲他人救自己的叔父是大孝,而張隗之子手刃自己殺父的仇人徐泰也同樣是大孝。儒家倡導親親相隱,至親骨肉犯了罪,自己天然想要包庇他,這是符合人性的,同樣儒家傳統又認為自己的至親被人所殺,自己想要手刃仇人,這也是符合人性的,都是孝道的體現。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職責,履行自己的職責就是天道倫常,在印度教的倫理中這就是每個人的正法,儘管不同人的職責與正法彼此衝突,可是都是值得讚揚的。

《封神演義》中,世人們既認同武王伐紂的正當性,也同樣認可老太師聞仲對於商王朝的忠心,本質上並無矛盾,就像日國的大河劇,既可以拍讚頌維新志士倒幕的歷史劇,也可以拍新選組、會津藩佐幕的歷史劇。

因此自己的祝福並沒有失效,只要來到稻荷神社,稻荷神依然會庇護他的。

誰讓他是稻荷神之子。

喜歡我在東京當神仙請大家收藏:()我在東京當神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