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佟雪瑩開始挨家挨戶的串門。是串門,其實就是去收根蒜的。一個銅板收三斤,價格出的還算合理。田間地裡不少根蒜,種自家的地時,隨手就挖了,還能換取銀,很不錯。
每天能收上個十斤、二十斤,量雖然不大,不過離下個集市還有幾天,攢出一些、拌好拿去賣,又能賺一筆。七有了老太太這個玩伴兒,每天都老實的呆在家中,沒有再跟腳。
娘倆在家不是翻繩就是畫槓,玩的東西還真不少。當然,佟雪瑩也就輕松許多,有人幫看孩,她就能放手的去醃鹹菜了。
順意居的口糧送來的很快,轉天就送到了,而且都是細糧。兩袋大米,三袋白麵,一共是五百斤。
實話,很土豪。
送東西的廝來,慕容楓已經把老太太的玉碟問題解決了,就掛在這個廝家的戶頭上,對外是遠方親戚,過來投奔的。還給起了個姓吳的姓氏。
吳通沒有,倒也很合理。
問那個老太太姓甚名誰,她也記不得,索性就叫她吳大娘也不錯。村裡不少人見了,都會順嘴問上一句。佟雪瑩只是朋友家的老人,過來串門的就算拉倒。
姚氏應該還不知道有這事兒,不然早就來家裡質問了。據是有病了,在家躺著呢。反正跟她沒啥關系,佟菇涼也沒打算去探病。
將收上來的根蒜清洗幹淨,用鹽巴擼了幾下,放在石頭下壓著。院裡傳來腳步聲,接著——
“七他娘,我要去泉柳莊抓羔,你去不去啊?”
是高氏的聲音。
分家的時候劉常山了,他們家抓會帶著她。佟雪瑩原本是不打算養的,可後院那圈那麼大,空著還真是可惜,這會兒人家主動過來找,自然沒有推辭的道理。
處理好手裡的活兒,邊擦手邊:“去,伯孃過來找,哪有不去的道理啊。”笑呵呵的從廚房出來,看著高氏抿唇笑著又,“伯孃打算抓幾只啊,我打算抓三隻羔。”
高氏聽了點點頭,“我家年年抓仨,到年殺一隻,另外兩只就賣。年跟前兒那會兒,來村裡收的不老少。不過咱村兒,基本上都賣給張老三,他每年臘月來咱村兒殺,順便就給收了。”
“哦。”
佟雪瑩應著,邁步回屋換衣服。對於抓、養她一竅不通,不過高氏懂,跟著她準沒錯。這個地方又不用給吃飼料,就弄點糠皮啥的,肯定沒問題。
換好衣服,囑咐了七一聲,便跟高氏出了院兒。兩個人快走到村頭的時候,劉二喜的媳婦兒楊氏、劉慶年的媳婦兒耿氏,都等在了那裡。
大家搭伴兒,邊走邊聊,佟雪瑩這才知道,每年抓的時候,高氏都會喊著她們。楊氏的老婆婆去世的早,劉二喜的爹把家分了之後跟了老兒一起過。
耿氏就更是了,公婆都沒有了,家裡還有一個癱吧的丈夫,都算是可憐人。高氏心好,每年抓都會喊上他們。
當然,大家一起搭伴去抓,價格上便宜不,還能讓賣家幫著送,很方便。
溜溜達達的來到泉柳莊,這村還真是兩極分化很明顯。像劉家莊,家家戶戶過得差不多,房蓋得也基本差不多。三五間不等的瓦房,在配上院。
可這個泉柳莊就有意思了,村頭開始基本都是五間、七間的大瓦房,青磚紅瓦,磚石牆。看著就土豪。
再往裡,茅草屋、土房隨處可見。佟雪瑩看著微微蹙眉,真新鮮,咋過得好的都聚集在村頭了?
高氏看出了她的好奇,輕聲的在她耳畔低語道:“村頭那幾戶,有的開雜貨鋪,有的是地主,還有一個是柳舉人。”
“那咋都聚集在了村頭啊,咋弄的?這些人那麼配合嗎?”佟雪瑩聽到這樣呃解釋,就更加好奇了。
一旁的楊氏聽到她這般,抿唇笑了一下,道:
“七他娘還真逗,啥配合不配合的,人家要蓋房,裡正批房場,就都批這邊來了。以前這也不是什麼村頭,村頭是那個,就那個挨著瓦房的茅草屋,那個才是村頭。”
佟雪瑩聽到這話,不禁又回頭看了看,納悶的問道:
“這村擴建的挺快啊,多長時間成這樣的?”
“七八年吧。”楊氏想了一下。
快走到村西的時候,終於到了。高氏走在前面,他們仨跟在後面。高氏進院,試探性的:
“柳家二嫂在家不?抓啊。”
話音剛落,後院那裡傳來了腳步聲,婦人嚷著:
“在家、在家,不在家能幹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