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72章 二心(六千字畢)

此時的永壽宮裡除了兩名守月姥姥王氏、徐氏之外,又添了四名專為伺候婉兮生産的媽媽裡:胡氏、關氏、白氏、閆氏。

待得額婉兮母親楊氏一進宮,婉兮第一件囑咐給額孃的事,就是叫額娘來親自好好端詳端詳著兩位守月姥姥、四位媽媽裡去。

楊氏聽了便笑,拍著婉兮的手道,“令主子在後宮的十五年,果然不是白過的。聽見娘娘吩咐這宗差事,奴才便自放心了。”

楊氏身為內管領福晉,在親蠶禮、內廷主位的冊封禮、嬪妃的千秋等吉禮時,都要進宮參與禮儀。故此楊氏對後宮的這些道道兒,雖然沒有身處其間,卻也是心知肚明的。

婉兮依偎進額娘懷裡,輕聲道,“從前淑嘉皇貴妃臨盆生八阿哥永璇,我便擔心那守月姥姥靠不住。八阿哥好端端的,腳竟成了那個樣兒,女兒雖然沒有實據,可是無論是當時,還是多年以後回想起來,都覺著紕漏怕就是出在那守月姥姥的身上。”

“只是她們年歲都大,閱歷深、經驗豐富。女兒卻是第一回 遇喜,便是心下有所防備,卻也不知道該從何防備起。”

楊氏含笑點頭,“你的擔心自是必要。只是……單憑她們幾個的姓氏,我倒瞧出些門道來。”

婉兮也是驚訝,“額涅瞧出什麼來了?”

楊氏含笑點頭,“她們六個人,竟然一水兒的都是漢姓人啊!”

守月姥姥和媽媽裡既是都選在內務府旗下,內務府旗下可是滿洲、蒙古、高麗、鄂羅斯等人都有啊。可是內務府這回舉薦上來的六人,竟然是一水兒的漢姓人。這不會是個巧合,只能說是內務府,或者說是皇上,在此事上用了心去。

婉兮便也垂首含笑,“……額涅瞧出什麼來了?奴才卻是什麼都沒瞧出來呢!”

楊氏便笑了,伸手打了婉兮手背一下。

“當真不知道?那我就白生這個女兒了!”

婉兮便紅著臉抱住了母親,母女倆說說笑笑,便覺這時光過得可真快。明明額娘一大早就過來了,可是日影卻不多時便西斜過去。婉兮身邊的四名女子便輪流進來伺候,一會兒端茶,一會兒送餑餑,一會兒又拿軟墊進來伺候楊氏靠靠腰的……

這些都不是婉兮吩咐的,是她們自己想要辦的。總之都是對主子的額娘親熱到了極處,都彷彿當做自家老人一樣孝敬著。

楊氏對玉葉親熱,自不必說。

楊氏因知道這些年玉壺出宮之後,玉蕤迅速成長起來,在女兒身邊補上了玉壺的缺去;又因為玉蕤阿瑪德保在前朝和內務府的事情上幫襯了婉兮太多去。故此楊氏對玉蕤,也如同對玉葉的親厚。

四個女子裡,兩個格外親厚,便難免顯得與另外兩個冷淡疏遠了些。

只是玉函本就是那樣平和無爭的性子,再加上年歲也大,故此並未如何。

難受的,就只是五妞了。

原本楊氏進宮,五妞以為憑自己的老資格,楊氏便也必定如對玉葉一樣對她。她便也沒少了主動端茶送水,尋各種各樣的機會到楊氏眼前去。

可是楊氏除了拉著她的手,問了她在宮裡可好;順帶將她母家人對她的問候轉達了之外,便沒多與她說什麼去。五妞這心裡便十分不是滋味了。

楊氏不過進宮才一天,這天傍晚,五妞就已經傷心地不主動進殿內伺候了。

連玉函有兩回送茶,喊她進去送,她都坐在原地不肯動彈。

“姑姑何必支使我?不如去叫玉葉和玉蕤。你沒瞧她們兩個削尖了腦袋似的,往福晉和主子眼前鑽。我可不想壞了她們的好事兒,更不想顯得好像要跟她們爭似的。”

五妞這性子,玉函自是不意外,便含笑勸和,“你這是說什麼呢?咱們不都是主子身邊的女子麼?誰去多送了一杯茶、一碗酪的,都是各自的本分。”

“況且你怎麼忘了,你還是頭等女子呢。論身份玉蕤都在你之下。那門檻裡的差事啊,你不去,還能誰去呢?”

五妞哼了一聲,“便是差事,我自然是做足了自己的本分。可是主子和福晉一次都沒叫過我,便可見主子和福晉未必用的上我。那便叫兩位貴人看著誰得力,便用誰好了。”

玉函便都忍不住悄然嘆氣。

這會子主子臨盆在即,出宮的真不應當是毛團兒和玉葉,倒是這位。

只是玉函也明白,五妞是皇後指進來的人。除非皇後自己主動提,否則主子是不能自行到皇後面前說想叫這個人出宮的,否則倒擔了以下犯上的嫌疑去了。

五妞的樣子,楊氏也瞧出來了。

趁著殿內無人,這便悄聲問女兒。

“……她從小便不服氣你,總覺著你有的,她也該有;你們兩個都有的,她得比你的好。如今你是妃主子,她卻是你宮裡的女子,她怎麼可能服氣?”

“你說要小心端詳那兩位守月姥姥、四名媽媽裡。可我看,這六個人倒不用太擔心。從她們都是漢姓人的身份上,咱們便能瞧出皇上和內務府的小心翼翼起來。這六個人便必定是經過了審慎選拔的,諒她們輕易也不敢做出什麼事兒來。”

楊氏朝窗外輕瞥一眼,“倒是一個五妞……我倒覺著彷彿比那六個外人隱患更大了去。”

婉兮點頭,“女兒明白。只是女兒一直在等一個適當的時機和理由。”

楊氏思來想去也是皺眉,“……是啊,她擺明瞭是皇後擱在你身邊兒的一根釘子。按說你這幾年與皇後之間的關系改善了不少,皇後怎麼就不能說把五妞放出宮去呢?”

婉兮深吸口氣,“我與皇後的關系改善,也都是因為我對她失去了威脅的緣故。她如今有兩個嫡子在畔,我別說從前沒孩子,便是這會子遇喜,也妨礙不到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