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週,新的學生。
“老師您好,我叫徐渭。”
一個十五歲的半大小夥子對著叫尋澤鞠躬問好。
這名字,略耳熟啊。
叫尋澤敢肯定自己絕對從哪裡聽過這個名字,但一時想不起來,便先給他安排了房間。
鍾子期和俞伯牙這一週繼續在綠洲世界學習音樂,李家三兄弟則對於自己能親手改變這個世界而感到好奇,拉著叫尋澤給他們放瀛洲,蓬萊,方丈三國的歷史資料片。
所以等到晚上睡覺前,叫尋澤才有時間來查查資料看看徐渭究竟在歷史上有什麼故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紹興府山陰人,是明代著名的文藝片導演,文學家,軍事家,書畫家。因為所拍攝的電影深刻的反映了當時明朝的政治腐敗和權貴橫行的問題,導致電影多次被禁止上映,甚至連他本人也坐過一段時間的監獄。
後來因為沒有了投資方投資拍片,徐渭為了拍電影不得不變賣家產,以至於晚年生活窮困潦倒。在多次自殺未遂以後,徐渭選擇隱居於鄉野,最後病逝。
原來是他。
叫尋澤看完徐渭的簡介,頓時想起來徐渭是什麼人了。
在最初的歷史上,徐渭雖然在現代名聲不顯,但是在古代名氣大的嚇人。不僅被稱為明代三才子之一,而且後世還有很多文人自稱甘願做他門下的走狗。
不過雖然才華驚人,但是徐渭這個人是真的點背。
從小就才華驚人的徐渭被人稱之為越中十子,但是同為越中十子的沈煉卻根本不敢和他並列,說‘關起門來,只有徐渭一個’。
不過在在那個時代,才華不代表一切,徐渭的母親只是正室夫人陪嫁的丫鬟,沒有任何的地位。
所以在他父親去世以後,正室夫人便把他母親趕出了家門。不過正室夫人對徐渭很好,還親自撫養徐渭。
但是在徐渭十四歲的那年,正室夫人也去世了,徐渭只能跟著比自己大三十七歲的大哥生活,一直寄人籬下。
在那個時代的明朝,雖然考試製度以及建立了起來,但是權貴們為了防止底層民眾有翻身的可能,所以規定想要考取好的大學,必須熟練掌握古文。
那個時候的明朝已經開始大規模流行簡單好寫的簡體字,就算是繁體字很多學生都不會寫了,更別說讓他們去完全掌握小篆大篆的區別,甲骨文的釋義和許多古代文章的詳解了。
不是說這些知識失傳了,而是這些知識目前會的人很少,只有一部分私立學校才會僱傭老師進行專門的授課。
而沒錢沒人脈進入私立學校的學生,即便想要買古文書進行自學,也會發現古文書的種類不僅少,而且市面上的古文書錯誤很多,根本無法透過看書來完全掌握古文。
這也實際上是明朝末年,革命軍站出來起義的時候,為什麼南方會一呼百應的原因。
因為明朝政府的這種做法,導致很多平民再無翻身的可能,徹底壟斷了底層百姓向上晉升的通道。
不過,徐渭生活的年代,明朝還活的很好,所以徐渭只能接受自己不論多麼努力,也無法靠上名牌大學的命運。
不過即便念不了名牌大學,當時的徐渭還是可以選擇念一些不錯的好學校。只不過這些好學校的收費都想當的高昂,徐渭的大哥不願意為徐渭掏這筆錢。
走投無路的徐渭只好答應做一個地主家的上門女婿,湊夠了學費去唸書。
不過即便是已經做了上門女婿,命運也沒有放過徐渭。
徐渭唸完書,剛畢業回家,自己的妻子便病逝了,老丈人認為這是徐渭沒有照顧好自己女兒的原因,所以毫不留情的便將徐渭趕出了家門。
徐渭本來想回到自己的大哥家,但是他的大哥因為沉迷煉丹而早早去世,二哥病死在了貴州,而徐家原本的家業也被一些權貴相繼佔去。
走投無路的徐渭揮筆寫下了痛斥當時上議院議長嚴嵩的兩篇文章:《今日歌》和《二馬詩》,然後便憑藉自己大學生的身份,去軍營裡當軍官去了。
在那個時代,海外三國已經崛起,和明朝在海洋上一直有戰爭摩擦。
陸地作戰,海外三國不如明朝,但是海軍一直是明朝的弱項,所以明朝總是敗多贏少。
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這句話一點兒也沒有說錯。
早年因為對於軍事方面的一些愛好,使得徐渭很快熟悉了軍隊,並且引起了當時閩浙海軍總督胡宗憲的關注,將他招進了參謀部。
進入參謀部的徐渭也在不久之後立了大功,由他制定的作戰計劃接連取得成功,使得明朝一舉扭轉了在東海的頹勢。
當然,徐渭在軍營裡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連文學才能也一起讓世人知曉。
雖然閩浙海軍總督立下了頗大的功勞,但是如果不能讓上下議院知道這份功勞的價值,那麼閩浙海軍所有的努力都白做了。
於是徐渭接連幫助胡宗憲寫了幾份詳細描述閩浙海軍這次勝利意義的文章遞到了上下議院,使得皇帝和上下議院都接連給閩浙海軍發去了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