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生此人當真是一個傳奇,其本人姓何名野,字子郊,曾官拜禦史大夫,深受當朝天子信任。幼年喪父,母病重,他是家中惟一的獨子,只能小小年紀上山討生活贍養病母。
有句老話叫做: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何子郊同學不但養活了自己和母親,還沒有放棄學業,上山幫人伐木的時候還好心地救了一個人,據說這個人是當今聖上的殿前侍衛。這可就了不得了,一個如此上進又有好心腸的少年怎麼能不受到重視呢?!後來他就進京了,再後來就當官了,再後來就回家看字、贍養老母來了。
其實在劉清清看來,這個何禦史的半生官場生涯有點傳奇的不真實。
不過管他呢,只要是有真材實學的人,能把劉小虎帶進知識的殿堂讓劉小虎成材的人,有點故事也不算什麼事。
再說了,故事再豐富能有劉清清的故事豐富嗎?古今中外有幾個人能說吃了感冒藥就穿越的。
這麼一想劉清清對未來又有了許多期盼,對這個何先生也能放心不少。
姐弟二人回到荒宅準備好點心,整理了拜師禮高高興興地去城外河邊找何先生了。
何先生每日必在城外河邊看字一個時辰,他這個看字不是看人寫字給人算命,而是請有緣人給他準備的白紙上寫一個字,只告訴來來往往的人,他在等一個有緣人。因為他從來不說在等誰,這個人是男是女、是高是矮、來自何方去向何處,所以桃鎮上的人都對他要等的人充滿他好奇。一個能讓朝庭大員棄官來尋的人應該非比尋常吧,這樣的想法經常引得何先生字攤前圍著幾個好奇心重的人閑聊。
當劉清清姐弟倆個出現在何先生面前時,何先生倒也沒露出什麼意外的神情。桃鎮裡想的他學學問的人多了,可他又不是開館的先生,回拒人也是一門學門。
“想學學問?是吧?”何先生捋著三捋長髯,見到劉小虎重重地點頭又問,“學了學問想做什麼?”
“種地。”劉小虎倒是沒磕巴。
“哦?”何先生覺得有意思了,“不識字種地不也行嗎?”
“我姐姐說有學問的人能種出更多的糧食,讓家裡人不挨餓,還能幫助想吃飽飯的人。”
何先生扭頭看了劉清清一眼。
“你姐姐還跟你說什麼了?”
“姐姐說,先生一定會問我為什麼學學問,我就得好好回答。她讓我說幫助天下人吃飽飯。可是我覺得先得讓自己家人不挨餓才行。”
劉清清撫額:弟弟你用不用這麼實誠啊。
“你姐姐說的沒錯,不過你說得也對。一個人如果連家人都照顧不了,是不能好好照顧別人的。”何先生好像挺贊同劉小虎的話。
“清娘,你會寫字嗎?過來給老夫寫一個字吧。”何先生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很嚴肅。
劉清清一想這次拜師眼見要成了,不能因為自己的拒絕毀了劉小虎的前程,寫就寫吧,不會寫繁體字,咱寫簡體字還不成。遂提筆寫到:葡萄。
“哦?”何先生看了眼這兩個字,表示了疑問,“出自哪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