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客棧2

春末吃水煮魚是什麼效果?那就是一個字:熱!吃到豆芽的時候竟然吃得十五娘跑出去洗了臉再回來吃。祁三郎本著君子風度沒有大喝白水,卻也要了涼帕子一個勁擦汗。

綠豆得了臉也跟著混上了飯桌,這會兒很狗腿地跑去開門通風,正巧有幾個路人在店門口聞著味瞧熱鬧。綠豆開了門也不見他們挪動腳。

“各位,你們找人嗎?”綠豆跟著齊三郎倒也習慣了迎來送往。

“就是聞著味好聞,想看看是什麼好吃的。”一位直性的大漢直接探頭進來瞅。

“各位,想吃飯下旬就可以了,月末開張,八折優惠。”劉清清早已放下飯碗先出來接待客人。

“有這麼香的菜嗎?”先前探過頭的那位彷彿不信。

“你這裡是先讓試吃嗎?”另一位雖沒探頭但要求更高,開張打折什麼的已經不能滿足他現在的需要了。

“來者是客,雖沒開張就算齊某交個朋友。”齊三慣會做人倒是一嗓子把這兩人給喊進來了。

劉清清這段日子也是明白了齊三郎的性子,立即吩咐簡十一再做一份水煮魚,還是加大量的擺了上來。

這邊二人落坐先跟齊三郎互通了姓名聊了起來,細聊之下得知這二位竟是本鎮人士,家族在此也有些名望,因家裡有人經商也跟著南北走走見過些世面。齊三郎對這二人也沒隱瞞直接說了要在河邊開客棧兼做貨棧生意的事,沒想到這二人也很贊成。畢竟桃鎮只是一座小鎮,因這運河而生,建成有些年頭,裡面又要住人又要經營再留存貨的地方並不多,如在鎮外修建個倉庫確實方便不少。

祁三郎因在外跑慣了生意識人也有一套,見這二位是可以結交之人自然多聊了幾句。

水煮魚上桌後果然受到歡迎,這二人一邊聽祁三郎談天說地一邊大快朵頤,加大份的水煮魚也見了底。後面提要求要進來吃飯的大漢姓孫,家裡排行為二,為人海派,性格豪爽當下應下開張之日帶親朋好友來道賀,還道日後一定多推薦生意給祁三郎。

劉清清因為年紀小、個子不高自然被當成小廝、隨從一類的沒人當回事。祁三郎飯後送這二人走的時候特意帶上劉清清並介紹她是這裡的管事,“是家母的産業所以用的人也是家母身邊的人,自家的管事管著這裡便宜一些。”

孫二明顯一愣,但也接受了劉清清是管事的事實搭手行禮竟然對劉清清也很周到。劉清清自是不能讓人挑禮,隨著祁三郎送客出門做了全套禮節。

因為事多,裝修也要跟進度,這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到了這月的下旬。

大夏這裡新鋪開張並不會放鞭、舞獅,只是在門上貼上紅紙上書開張大吉就好,劉清清覺得這太冷清就請祁三郎寫了貼子請鎮上有買賣來往的人來吃個飯,請了南邊來的獅隊舞獅且在門前放了幾掛鞭,引得河邊玩鬧的小兒跟在門口等著撿沒響的鞭去頑。

孫二郎得了貼子果然如約而來,沒想到鎮裡的長官竟然和他也是親戚,因是充作親友只是便衣前來也引得持貼上門的這些人側目不已,祁三郎有些慌。

劉清清拉過他,讓他把這些有頭面的人安排到一張桌上。在劉清清的前世,這些個管商應酬並不是什麼大事,有大企業開張請地方長官來剪個彩也是有的。倒是這裡,有地方主官來了,顯得有些“倒黴”。大夏法令,大商是要上重稅的。

劉清清主動上前:“我主家客棧開在城門前,主招財。當為桃鎮招財進寶,為國進忠。各位前來是我主家的福氣,當給我主家添福、添財、添人氣!小子在這裡謝過了!”

當下眾人很高興,這個小子會說話,桃鎮的鎮長本想以私人身份來看看,沒想到自己這張臉實在是招風,被認了出來。劉清清這一說反倒給了他一個臺階,當下很自然地走進店裡“見世面”去了。

因劉清清在這店裡參了她前世的見識,這大廳就用盆景隔了用餐區出來,深木色裝修很有氣韻,竟有些京城大店的樣子。樓上是雅間,用了春桃、秋菊類花草的名字起了房間名,鎮長被小廝引進瘦竹廳,一進去就從敞開的視窗看見河邊來來往往的船隻,如是商人可以在這裡等自家的船進碼頭就上貨,很是方便。

“您坐!”劉清清年紀小,狗腿些反倒招人喜愛。

“今天還有水煮魚吧。我那天可沒吃夠。”孫二郎是直脾氣。

“今天郎君特意帶親朋好友來賞臉,肯定得讓郎君盡興而歸。”劉清清又吩咐人下去傳菜。

祁三郎因前一陣子都在張羅中都花樓裝修和船運的事也沒怎麼在意客棧的生意,今天一來竟也不知自家有什麼好酒好菜。

“我主家店裡用的是自家的廚子,上不得臺面的菜品就請各位不要嫌棄。”這邊劉清清話落,那邊孫二郎已經接了話。

“你自家的廚子就做得這麼香的魚,又何必請外人。就是其它的菜上不得臺面,就靠這一魚也能養活這家店了。”

劉清清這臉皮抽得直抖,心想:你還真當我就靠這一道菜養活一家店了。要不讓你見識見識老孃的手段,你還真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

果然,不論冷盤、熱菜、主食、飯後甜品無不精美,直看得祁三郎也有些傻眼。

“這些菜色恐怕不便宜,一般商人可能吃得起?”鎮長還是想著他的稅收。他也想啊:你們家在這裡開這麼大一個店,這裡往來都是商人,吃不起誰住?沒人住,你能交得起稅嗎?

“您有所不知,這些個菜只是招待自家親友特意準備的,若是鎮上誰家有個喜事想定些好酒好菜自可以從我們這裡定,”劉清清滿意地看著一桌人點頭,“若是來了大商,小店也不是招待不了。樓下那些個散桌就能滿足行商的吃喝,價錢比鎮裡便宜些,因河鮮在這裡好弄,自是不要高價。”

鎮長滿意點頭稱贊,商人逐利可也不能損害本地的經濟。貴價的東西要有,這是門面,便宜的菜色也有,便宜來往的客商,這才是買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