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清終於瞭解了道德的力量。前世天朝也在不停地對人民進行道德教育,可今天劉清清終於見識了最樸素的道德力量。街上最少有七、八個壯漢跑出去幫著抓人。
滿鎮全是活雷鋒啊!
常來買豆腐的官差娘子進來看熱門發現這個孩子被他們下了蒙汗藥。
“怎麼下得去手?才這麼點大的孩子!”一邊嘖嘖有聲一邊幫劉清清給孩子灌點熱水。
沒辦法,還得給這個孩子請郎中。
鎮上有一家比較大的醫館,裡面坐堂的郎中劉清清與他相熟,他是張郎中師弟的弟子,姓沈。
小二又得跑去請了沈郎中來瞧病,這次好治只是給這個孩子開些解藥就好。
哪想沈郎中來後發現孩子已經起了燒,吃了解藥還得再養一養。
劉清清只得接下這個事,誰叫她做了好人救了這個孩子呢。
那兩個人販子到底沒跑了,在鄰村被官差打了一頓給抓住了。為什麼打了一頓呢?因為他們不但販賣孩子還敢逃跑,累得這幾個官差差一點沒背過氣去。
這一天讓劉清清過得太充實了,買了馬、抓了壞人、救了一個孩子。回家的時候本不想騎馬的,但這樣不騎怕也是不行了,因為沒有力氣了。
好在這匹棗紅馬吃了兩塊糖就跟劉清清親了起來。劉清清趴在馬背上任它駝著自己往何先生家溜達。
本來今天何先生是準備留劉小虎在家裡吃飯的,可是劉小虎說姐姐還得來接他,以後有機會的吧。
何先生逗他,“你姐姐天天來接你,哪天才有機會在這裡吃飯?”
“等姐姐不忙,讓她來這裡做一頓好吃的。先生,雖然學業生不應該重口腹之慾可姐姐做的飯菜真的好吃。”
疲憊的劉清清就是在大家心情都很愉快的情況下來接劉小虎的。
回到家裡劉清清還是不太有精神,留在河邊貨棧裡的那個孩子不知家在哪裡,他的雙親是不是也在尋他。如果沒有人找他怕是得送到慈幼局裡去了。
今天因為是要給單寶兒做衣裳所以朱氏帶著寶兒到山上小院來吃飯,聽劉清清說起鎮裡的事也是嚇得一驚一詫。
“這都不算什麼,我前幾天還看見一位在春風樓裡做工的婦人帶著自家兒子上工,被樓裡的下人打,哭得好慘。”
“帶著孩子怎能到那種骯髒的地方去做工,不是把孩子也帶壞了麼!”朱氏是那種寧可全家餓死,也不能讓孩子去學壞的娘。
“這種事哪裡由得了她。你沒聽清娘說麼,她不光帶著孩子,她還破了相,右邊的一隻耳朵都沒了。”張氏聽了也很唏噓。
朱氏不由得低下了頭,劉清清看不見她的神情,卻覺得她得知那個婦人沒了右邊的耳朵好像想到了什麼。
“小娘子你是在哪裡見過那個婦人?”
“她在鎮上的春風樓是做工。我是在隔壁吃飯的時候見到她的。”
“奴家有個不情之請,可否請小娘子有空閑的時候帶我去看看。我怕她就是前主家的小娘子。”雖然沒用肯定的語氣,但那眼中的堅定卻是說明這事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