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不等陶氏回答就應了下來,他是一向不跟二哥一家分心的,現下二哥押了鏢走了,他也應該常去山上看看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畢竟山上小院那裡是女人和孩子多。
劉清清回家時順手買了大骨和排骨,半隻豬的排骨嚇壞了陶氏。
雖說大夏這裡對於買骨頭的人還理解不了,大家都只是吃肉的,只有窮人家裡才吃骨頭。但劉清清跟賣豬肉的屠夫已經熟了,每次去都是買下許多肉再買一些骨頭,所以他也是知道劉清清的喜好的。
“劉家小哥又來買肉了?”屠夫家的娘子見到大主顧總是很開心,河邊貨棧也是總從她們家裡進貨。
“晚飯給妹妹加道菜,她屬狗的就愛吃骨頭。”酒娘一直是劉清清在喂養,現在的菜色雖是盛四娘在張羅,卻也不是挑食的小娘子,但她偏愛肉食,一向無肉不歡。
用張氏的話來說,“好在家裡有個能賺錢的,不然她都得投胎到別人家裡去吃肉。”
陶氏見劉清清花錢毫不手軟也有些驚訝,等上了小路周圍只有她們一家人時才問:“我說清娘,你這錢賺得也不容易,卻這樣花出去也太不上心了。”
劉清清知道她是好氏,“嬸娘,小孩子就得吃得好些。你看村裡那些個不給孩子吃飽飯的人家,不是有孩子夭折了就是生病了,長大了的身子也不好。”
“可這樣在我們鄉下不是常事麼?”陶氏認為這種事很正常。
“嬸娘,有了錢給孩子吃好不生病,還是留著錢不給孩子吃喝,等病了再給他們買藥吃?”
陶氏現在還沒有孩子,不知道孩子生病時孃的心焦。不過她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
“嬸娘,酒娘是我一手帶大的,你看她什麼時候生過大病?這幾年也不過小小的發過熱,喝點小藥就下去了,哪像別個家裡鬧得全家都活不下去。”
也是這個理,孩子生病了,全家人都不得安生,又不是變態怎麼會看了孩子生病自已還高興。
“嬸娘,你將來和小叔有了孩子看不過來就送到山上來,我別的不敢說,吃好是可以的。”笑眯眯地逗逗長輩,這樣子在大夏也算是過份的玩笑了。
人家陶氏卻是領情的,“知道了。我若是養不好就給你送去,看你把酒娘養得這樣好,也是一個會照看孩子的。”
三個人說說笑笑就到了山上小院,酒娘一見有排骨立馬就笑了起來,“還是姐姐想著我。”
張氏眼氣起來,“我這作孃的就不想著你了?”
做個鬼臉給張氏,小姑娘跟著盛四娘去廚間做飯了,寶兒最近在學做主食,煮得米飯已經很有樣子。只有酒娘調皮些總是在做飯一途上自由發揮,不像個樣子。
有了排骨,盛四娘開始教兩個小姑娘做些上得了臺面的菜。那些個世家大族總有一些固定招待客人的拿手菜色,而且講究的人家越會使用調料。
巧在最近北疆大軍俘虜了一批外疆人,得到了些黑胡椒。
“這東西好金貴!”盛四娘可是見過世面的,黑胡椒已經達到了一料千金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