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劉順和張氏去看王婆子了,所以山上的小院得留門。劉清清閑不住就坐在門後想事情,窪地那裡有水又有地何不種點特殊的東西,或許能在年節的時候賣個好價錢。
種什麼就得看桃鎮這裡缺什麼了。
因為佔著交通便利的光,鎮上實在不缺稀罕的東西,不過冬天應該沒有什麼青菜吧。這裡有些靠北了,入了春都是船運些南方的青菜過來,而且人家也不是特意運來的都是隨船捎帶一些。
前一陣子鎮上一家紙鋪出一種新紙,又透光又結實很像糊窗的高麗紙卻比高麗紙要便宜許多,用這種紙取代大棚的塑膠薄膜應該沒問題。
這陣子潔具賣出去的不多,窯裡不需要太多的人,劉清清決定把他們找來蓋大棚。
本來是在窯場附近種地的孩子們這下有空來學習先進的大棚種植技術了。
這些人全是半大小子,又多在家裡或以前的主家種過地所以整地蓋棚子這種事一點也不為難。等劉清清尋來的藕種下後,那一片可以種植的地面竟然全都弄好了。
武四郎是這些人中對種蓮菜最上心的。平日裡他就幹些力氣活,在陶窯那裡學制胚、上色都不行,遠清雖然也是盡心盡力地教他,可他就是學不會。這點就像天朝那些學習不好動手能力卻很強的熊孩子,考試的成績是個傻子,做個手工活卻能出個能工巧匠。
留下了看棚子和繼續種菜的人,其他人就回窯裡去幹活了,雖說定潔具的人不多,但不是沒有。就祁三郎這架式應該還能拉來大專案,大夏人的審美觀也很高,講究大空間細節處見風格。天朝時小日本所學的唐風就是這種調調。
眼見著入了冬,這些個青菜都應該張羅起來了,一個棚種了蓮菜那些個已經蓋好的棚就不能閑著。
“姐,我要吃茄盒。要很多肉的餡。”自從夏天給劉小虎炸過一次茄盒,這孩子一直不忘這道菜。油炸的食物在這個時代對於每個人都有一種令口舌生香的吸引力。
“好。”劉清清突然想到天朝北方在大棚發展不夠時用的一種食物儲存方法。
西紅柿在這裡還沒大面積出現,劉清清只不過在祁三郎的帳房裡見過一棵,她還沒張嘴要這裡就一件事接著一件事來了許多要幹的工程。現在趕緊去應該能得到些種子吧。
那就只剩茄子了,冬天裡經過加工再冷藏起來,應該很有市場。
大棚蔬菜因為劉清清的到來也來到了這個小村落。
土地會給勤勞的人以豐富的回報,武四郎不但照顧好了蓮菜還在棚裡放養了些小鴨子,每天定點餵食仔細得不得了。
劉小虎在這年入冬後吃上了自己喜歡的菜,一直臉上掛著吃貨的笑容。雲娘很驚訝青菜還能這麼儲存,也跟著劉清清學了兩手。
酒娘每日裡跟劉清清學了數數、說話,在豆腐店裡小嘴甜到不行,許多老顧客都是沖著福娃娃一樣的酒娘去的。
日子就是這麼平靜如水,但幸福卻是點點滴滴在積累。眼見就入了冬,運河的冬天不會封凍,各種大船仍會在這裡交會。
河邊貨棧的小二也慣會看人,客人少的時候會跑到碼頭邊上拉客人,掌櫃的會給拉來客人的小二賞錢,劉清清也很贊成這種做法。
這天胖小子拉了一夥六個人進店,只是吃飯,不存貨。但這也有賞錢,就看客人點的東西貴不貴價了。頭一個進來的是一位白麵郎君,一臉笑模樣,身高約一米七,寬袍廣袖。跟著進來的這位雖然長得俊朗秀美卻一身的煞氣,感覺不太好相與,餘下跟進來的就像是保鏢。劉清清管著雜貨鋪,也常往貨棧裡瞧,見這些人被胖小子領進來也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