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奉祖一聽是二兒子孝敬自己的羊馬上對這個兒子進行了全方位的表揚,重點就是他們家家教好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兒子。這點張氏不反對,劉家確實比一般家庭更注重些教育,可惜偏有王婆子這麼一尊神無法用語言形容。
算了,那就不形容,張氏十分想得開。繼續對劉奉祖微笑並闡明這只羊是劉順特意孝敬給他們二老的,今天特意帶著劉清清過來給老宅送羊並看看他們兩位老人,再請個安。
其實張氏這個人不發脾氣的時候真是一個讓人挑不出理的好兒媳,只不過真把她惹急了就能變身成為母老虎,根本不管對方是誰,比如上次劉清清生病的事。
想到這裡劉奉祖嘆了一口氣,自家老婆子做得那些個事也挺讓他鬧心,一樣的孫女,老大家裡的大娘就有新衣穿,劉清清只能穿舊的;大娘只幹縫縫補補的屋裡活,劉清清得下地跟著幹力氣活;大娘從來不做飯,劉清清不光做飯還得幫忙收拾柴火。所以分開後人家不叫三娘了,人家叫清娘了,和這邊的排行都沒關繫了。
再想到劉正家裡的二孃,劉奉祖的心更是一沉,不光不能幹地裡的活連屋裡的針線活也幹不好,不知道這性子隨了誰。
只不過是劉奉祖一轉念頭的功夫,那廂裡劉正和韓氏已經殺好了羊就等劉奉祖一句話就做菜了。
“留下來吃完飯再回去吧。”王婆子見到了羊很是開心,還是二兒子孝順。
張氏曉得王婆子的飯不好吃,就乖覺地帶著劉清清回山上吃飯了。走出門時還得到韓氏一句:二弟妹也看不上咱們這裡的吃食,想她每日裡在山上吃香的喝辣的吧。
然後,王婆子就惱了。在她的世界裡自己兒子家的就是她的,不管什麼兒媳婦還是孫子、孫女都得靠邊站,高興了給她們一個好臉,不高興了連口水都不會給她們喝。
韓氏覺得劉順能給王婆子送一隻羊來家裡肯定還有,自己孃家都沒得過自己一點便宜,每年過年拿回去的東西都得王婆子過眼,不如這次讓王婆子去山上小院看看,一頭羊怎麼也能給自己孃家賺回一條羊腿。
晚飯的時候,韓氏先是給兩位老人夾菜,這一點讓劉奉祖很滿意,然後又給劉正夾了一大塊羊肉。見王婆子沒用眼皮夾她又大膽地給自己的兒女夾了幾塊羊肉。
“你也吃吧。家裡的活也多,這是一隻羊,吃不完也放不住,吃進肚子裡身體也好些。”劉奉祖倒不是一個苛刻兒媳的人。
“她幹什麼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做幾頓飯喂幾只雞就是幹活了?我們家是地主家嗎?”王婆子當即給了韓氏臉色。
劉奉祖不想在飯桌上和王婆子生氣,只是叫她住嘴、少說話。
韓氏見這是一個機會立即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還是二弟有能耐,知道娘喜歡吃羊肉就送一隻羊過來。可是他們也有難處啊,住在岳丈家裡,如果不給張郎中孝敬只管往這裡拿也不好吧。”
話嘛,說到幾分就可,剩下的就憑你們想像了。
劉正太瞭解自家老婆的為人了,聽到這話先抬頭看王婆子。果然王婆子拉下了臉,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再看劉奉祖,也聽明白了韓氏的意思,看向韓氏的眼光可不善,劉正一縮脖子趕緊低頭吃飯,心裡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今天的紅燒羊肉是韓氏做的,比張氏的手藝可好了不是一星半點,王婆子雖然在飯桌上沒敢再多說話,可是在廚間收拾的時候卻當著韓氏的面抱怨了一頓。什麼張氏不會幹地裡的活像個大家小姐呀、燒個飯都能燒了、養個孩子都比別人嬌慣之類的,反正都是對張氏不滿意的話。
韓氏最是瞭解王婆子的脾氣,任她罵,這口氣不出就不是她王婆子了。如果讓她在張郎中家裡再看到別的羊一定會鬧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