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真金都真!”
向秋時來向劉清清告別,他還得壓送一批貨去南邊,“原想著在這裡多住些日子,但是庶務太多,也不敢耽擱。”
劉清清就問他準備去哪裡,一聽是嶺南一帶就想著去看看有沒有好的珍珠售賣。
“聽說那裡産海珠,比河珠質量好上不少。”劉清清自來到大夏只去過中都和北邊幾個地方可沒見過農業時代的嶺南風光。
“那裡的採珠人很辛苦,世世代代採珠,是賤業,不得轉良籍,但他們採回來的海珠確實光彩照人,就連當今皇後的額飾上也是鑲嵌的南珠。”
向秋時已經二十出頭,這些年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見識上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經他口描述的嶺南真是一片大好山河,一派廣闊天地物産豐富。
只是劉清清所知道的嶺南跟這裡怕是不一樣,去一去也好,她想買些南珠回來做首飾。
原本這就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張氏當然不會同意,若是拉上何先生跟劉小虎怕是機會能大一些。
下工後她直接去接劉小虎,見了何先生。
好久不見劉清清來接劉小虎,突然見她來接弟弟弄得何先生有些意外。
“今天怎地來接小虎了?”
劉清清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了自己的打算,“原想著去嶺南那裡看看,怕我娘不同意,就想請先生幫忙帶著小虎一同去。”
何先生的教學方法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當然是同意的,尤其這個劉清清還是他相中的人。
回到家裡假裝不經意間跟張氏說起要去嶺南的事,張氏有些驚訝,“我從前倒是跟你姥爺去過那裡,那裡天氣濕熱並不是一個好去處,你怎麼會想到要去那裡?”
嶺南多山,當地易生因濕熱引起的疾病,當初張郎中去的時候也在那裡學了一手治面板病的好醫術。
現在聽說劉清清要去,他當然是支援的,“多走走也好,那裡産的南珠十分華美。只不過好些的都進貢到中都去了,若是自已制些首飾採買些一般的也不錯。”
張氏最恨他凡事都向著劉清清的態度,“又是乘船又是乘車,怕是一個月也不一定能到,讓我多擔心!”
“她如今都這樣大了,也不是一個吃奶的小娃,你擔心個什麼?”
張郎中可是想讓劉清清去闖一闖的。
張氏原想著她已經這樣大了,可以定一個人家了,若再晚怕是好些的小郎君都已經定親了。
再放她出去亂跑,讓她相中的人家知道了可怎麼得,人家一定會以各種藉口不讓劉清清進門的。
把她的擔心跟張郎中說了以後,只見他略一沉吟,就問:“你當初遇到劉順的時候多大了?”
張氏有些懵,這事跟她有什麼關系?
“十五了吧。”她也記不清了,劉順比她大六歲。
“那個時候我都沒給你定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