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他是不想回的。西北那裡幹旱之地,就是家裡有地千畝也沒個屁用,活著也沒有中都這裡質量高。
他用好的珍珠換了劉清清設計上的那些個小珠子,頓時顯得這些首飾大氣不少,心裡不由得有些瞧不起劉清清,一個小商戶守著這些好樣式卻拿不出手,不如讓他來做。
留在劉清清那裡的人傳信來說這些日子他也沒見著新的圖樣,正跟著劉掌櫃整理鋪子裡的手藝。
哈,一群蠢貨!
手藝這東西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還用得著整理麼?
大夏這裡的能找到的工藝已被劉清清整理成冊,現在手裡這些學徒都能幫她支撐起一年的首飾。那些師傅麼,曾經真心待她的,她會兌現承諾;想跟她耍花槍的那可真是對不起了,她要下手了。
內鬼很好查,她已經有經驗了,只不過這次跟陶窯那次還不一樣,這次的內鬼怕是更不好對付一些。
用一份新圖樣把所有的工匠都找了來,“咱們也是許久沒做新東西了,我手時的珠子也不多了,好在如今得了一批,可以再做一些新首飾。”
做匠人的都比較有性格,且不愛表達,大家只是拿了圖紙一起參詳並沒有多說話。
新品上市很快,仿製的也上市的很快,只比桃鎮這裡晚了半個月。
而劉清清的作坊裡並沒有圖紙丟失,她發現是一個從來不愛多說話的匠人偷偷繪製出了新品圖紙並把它從一個秘密的渠道送到了中都。
好吧,你們這樣對我可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中都那邊新品一開售劉清清這些就丟了制首飾的白銀三斤、寶石若幹,不得已到縣裡報了官。
張縣令在這裡為官已經許久,也是一個老油子了,一直不能升遷的原因就是他那個曾在桃鎮這裡為害一方的小舅子拖了他的後腿,如今那小子已經被他送回中都,只要做好他自己的份內事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的他跟剛來的時候可是不一樣了,這縣裡有多少大戶,哪些人都是什麼背景差不多全明白,其中祁家便是他從前打過交道的。
自從全縣推行了公廁果然是少了不少的疫病,治下的環境也好了不少,那劉掌櫃更是給他推薦了垃圾筐這種東西擺在桃鎮的街頭,使得這大街上幹淨不少。年初,三王千歲曾路過此地對他的政績表示了肯定。
三王可不是當今的兒子,他也是皇上的叔叔,只不過這個一生只好吃,對於好吃的東西特別喜歡。聽說桃鎮這裡的河邊貨棧吃喝一流就來了,順便“路過”一下鹿北縣。
張縣令也知道自己全是託了劉清清的福,如今待她也是上心的。
一聽有報案的還是祁家的鋪子丟了這許多東西馬上就派人去查。
官差一來,鋪子裡的匠人們就停了手裡的活計在一旁主動站好等著。
結果真搜出來東西了,卻不是劉清清吩咐人放的那個匠人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