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
“啪!”
……
田徑場上,一聲聲模擬起跑發聲的裝置接二連三的響起,蘇祖循著槍響聲,不斷的起跑沖刺,又不斷地回到起跑線前。
一個上午的時間,來回反複沖刺,光是這個起跑反應的訓練,就有了二十組,超過上百次之多。
“休息一會吧。”陸建明看著蘇祖大汗淋漓,呼吸開始有些急促,暫時中止了訓練,安排蘇祖休息。
這種起跑反應的訓練就是枯燥而乏味,透過一次一次的口令和槍聲,不斷刺激,讓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形成下意識的反應,成為身體的本能。
“起跑反應先練到這裡,以後每天強化訓練個幾組,也不用太心急,之前你也一直有保持這方面的訓練,這樣就很好。”陸建明對於蘇祖的訓練態度還是很滿意,短跑運動員天賦很重要,起點高,上限高,神經系統在短距離奔跑興奮得快,這些都是必要的條件。
但有著嚴格自律的品質,專注執著的訓練態度,才能夠將這些天賦條件充分的挖掘出來。
蘇祖在場邊喝了一小口專用的淡鹽水,小步地移動著放鬆身體的肌肉,朝陸建明問道:“教練,我起跑這方面大概需要訓練多久,才能夠達到一流的水準?”
陸建明斟酌了一下,“這個不好說,起跑反應是個長時期的訓練,除了在最初接觸短跑領域能夠有大的提升外,後面都需要慢慢打磨。這個不是立杆見影的訓練,每個運動員都需要長期的磨練才能夠形成意識本能。”
“這樣說吧,大部分的短跑運動員,起跑反應快往往是在他們職業生涯的中後期。一個隨著訓練的增加,這方面漸漸形成了本能。另一個就是伴隨著運動員的成長,參加的比賽越來越多,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都逐步適應賽場,這個就是經驗。”
蘇祖點點頭,訓練場畢竟不比賽場,很多運動員在訓練場往往都是各種狀態神勇,但是真的到了賽場上,實力往往表現大大折扣。大賽型選手為什麼受人期待,就是這個越受到人多關注,反而越能表現更佳,甚至超常發揮。
這也是運動心理學裡面的課程,大部分的運動員經受各種專業訓練,緊張的大型賽事,在心理狀態上往往比常人要冷靜沉著得多。
“陸教練。”
正在兩人說話間,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了過來。
“哦,是小張啊,有什麼事嘛?”陸建明轉頭望去,看到張平秋抱著個檔案袋還有幾份檔案走了過來。
“這個是總局那邊透過了的審核表,還有就是這張是全國室內田徑賽的參賽報名錶格。”張平秋將手中的檔案袋和另外一份檔案都交給了陸建明。
“審核沒有問題吧?”陸建明沒有開啟檔案袋,直接遞給了蘇祖,反而看了眼參賽的報名錶,和張平秋說道。
“沒有問題。”張平秋說道,又朝蘇祖笑了笑,“蘇祖,恭喜你,現在正式是國家田徑隊青年隊的成員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