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祖雖然在接力隊現在屬於替補隊員,但日常的訓練和接力賽相關的資訊還是有從袁郭華那裡瞭解到一些。
從1972年以後歷屆奧運會男子4x100米接力賽的奪冠成績,幾乎就沒有低過39秒的。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美國隊的接力賽成績是37秒61。超過1秒的時間,在短跑專案上簡直猶如天塹,實力相差實在是太懸殊了。
“去年亞運會的時候,我記得也和你說過最後的成績。冠軍賽泰國隊,亞軍是日本隊,我們是季軍。其實接力賽這個專案除了講究個人實力外,還是對於運動員的技術和默契有很高要求。”李志忠回憶了一下去年亞運會的情況,當時他和蘇祖都還在禾島市隊,蘇祖那時候在訓練,而他有仔細觀看了比賽。
2002年釜山亞運會的男子4x100米接力賽冠軍是泰國隊,但泰國隊的個人短跑實力普遍都弱於日本隊和中國隊,在100米和200米的專案上基本都沒有前三的成績。
但硬是靠著極為精湛的交接棒技術和默契,打敗了擁有著陳建、楊光宗等一二百米實力不俗運動員的中國隊,和當時有著末續慎吾朝原宣治等短跑名將的日本隊。
這也是為何蘇祖與李志忠都不願意貿然加入榕海省接力隊,參加這次接力賽的原因。短跑選手的實力如果沒有相差到離譜的程度,交接棒技術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一環。
從第一棒到第四棒,總共有三次交接棒的時間。如果隊伍裡的短跑實力比較一般,但是在交接棒的時候能夠省下個0.5到1秒的時間,想要在賽場上輕易追回來,幾乎是難如登天的事情。
袁郭華為何早早的就將一幫短跑運動員召集起來集訓,甚至還要求同吃同住,為的主要其實就是加深隊員之間的默契和了解。
相互間足夠熟悉的運動員,對於彼此的速度能夠有充分的認識,可以在接棒和交棒過程中,保持著最大的加速度和沖刺速度,接棒的人不需要等到前面一棒的運動員已經快到了才開始加速,平白損失了大量的時間。
去年的釜山亞運會,泰國隊以38秒82的成績奪冠,依靠的就是每一個交接棒裡累積起來的優勢,即便四個名接力隊隊員個人百米實力都是在10秒35以後,依舊能夠跑出極為優異的接力賽成績。
“這次亞錦賽的主要對手還是泰國隊和日本隊,你們訓練的測試成績我也看了一下,你如果代替了尹航朝的話,你就得跑第四棒。原來跑第四棒的陳建就得換到第二棒,各個順序都得變,調整還是蠻大的,也不一定會讓你參賽。”
李志忠和蘇祖分析了一下接力隊的情況,之前隊內訓練的時候,蘇祖如果跑第四棒的話,因為原來已經熟悉固定棒次的幾名運動員都要調整位置,總的成績和原來相差不多。
而且蘇祖的接棒技術也沒有幾個老隊員嫻熟,有一定風險性,如果沒有必要情況,可能還是不會優先考慮蘇祖上場。
不過李志忠也知道這種事情說不準,尤其是蘇祖破了全國百米紀錄以後,袁郭華教練會不會做出調整也難以預料。
在男子4x100米接力賽之後,賽場上運動員已經有所調整,開始了下一輪男子一萬米的決賽,一組二十幾名運動員正在起跑線前等待著槍響。
嗡嗡嗡!
突然一陣抖動聲響起。
“嗯?”李志忠瞥了眼蘇祖,似乎有些疑惑。
“我接個電話。”
蘇祖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從觀眾席上位置走出,溜到了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