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學院的一個田徑場上,蘇祖擺出站立式的起跑姿態,俯身低頭,身體前傾,一隻手臂後擺,一隻手臂自然垂下摸到跑道。
李志忠站在蘇祖旁邊,看著蘇祖擺出了起跑姿勢後,將手裡的秒錶歸零,大聲喊道:“預備——跑!”
噗噗噗的腳步聲快速的響起,短跑運動員近距離的起步加速,充滿著難以形容的力量和速度感,驟然的爆發似乎如同一輛瞬間加油的跑車,“嗡”一下就狂飆而出。
從蘇祖起跑之後,李志忠跟著走到了距離起跑器不遠的終點線位置。終點線邊上,張平秋站在跑道內側邊緣的位置,手裡同樣握著一個秒錶,遠遠看著蘇祖繞著400米的標準跑道飛奔的身影。
滴答滴答……幾十秒的時間一瞬即逝,從彎道起跑線開始的蘇祖,此時已經跑完了一圈,沖過了終點線。同一時間,李志忠和張平秋也按下了手裡的秒錶。
“43秒22!”張平秋報出了手裡秒錶的時間。
“43秒17!”李志忠看了眼秒錶,也跟著說出了這一組的成績,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還算不錯,比起之前有所提高。”
“確實是,這兩組的成績都很不錯。”張平秋也笑了這回答。
跟著一個訓練成績總是能夠進步的運動員,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每隔一段時間都能夠看到對方有所進步。付出就有回報,在訓練場達到了高水平的運動員可沒那麼容易實現。
“速度耐力的訓練還是很有效果,我覺得,換成電記的話,差不多也能夠破國內的400米紀錄了。”張平秋拿起記錄本,將這組的資料成績填寫上去,抬頭朝李志忠說道。
“水平到了,破國內400米紀錄不是什麼難事。”李志忠輕輕點了下頭,“關鍵還是這個訓練方式能夠提升後半程的速度,洛倫·西格雷夫建議我們要重視速度耐力,這點以前雖然有訓練,但還是沒有認真抓起來。”
“100米是95的無氧代謝,200米是90的無氧代謝,10的有氧代謝。到了四百米這個有氧比例就到了2030,他們給出的這個比例資料聽說是經過了大量運動員測試得出來的。”
張平秋最近這幾個月的時間,除了和李志忠去了一趟德州外,其他時候都在ig學院跟著學習,也算開了眼界。各種高階的儀器裝置就不用說了,關鍵是很多訓練理念和訓練方式,都是有著科學技術支撐知道,十分細化,一個訓練方案不會簡單的停留在表面。
比如對方提供的這個訓練方式細化得很精細,一般速度訓練最大速度的5070),就有三種,>100米,>200米,>80米的,這是有氧型別的短跑速度訓練,每組恢複30秒,總共要跑個一千米到三千米左右。
還有無氧型別的速度訓練,針對無氧和乳酸的2080米沖刺訓練,此外還有針對速度耐力和專門耐力的幾項訓練。
這些訓練方式不能說之前都沒接觸過,畢竟短跑訓練的方式總是逃不過那幾種。但很少有像人家這般精準細致,從每組訓練的鍛煉目標是有氧,無氧,混合,糖酵解,乳酸忍耐,還是休息時間的間隔,呼吸頻率,血液供氧之類,都有著很清晰的報告。從訓練的目標,到需要的成果和採取的方式,很多東西拿到一個有經驗的教練員手裡,瞬間一目瞭然。
而在李志忠和張平秋討論的這會時間裡,一旁在跑道上,蘇祖正叉著腰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不時皺著眉頭,露出幾分肌肉酸脹的痛苦之色。
跑400米和跑一二百米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才測試了兩趟全速的400米,就讓蘇祖感覺有些勞累,需要過渡一番,才能漸漸恢複過來。
在跑道上走動了一段時間,蘇祖覺得氣血都漸漸平複,才在場邊找了把折疊椅坐了下來,兩腳左右互蹬,直接就將釘鞋給脫了。
他在ig的訓練,開始是由洛倫·西格雷夫進行指點教學,到了後期慢慢的各種訓練計劃出來,洛倫·西格雷夫來的就比較少了,主要執行還是自己的教練李志忠和張平秋兩人,統計各種訓練資料和安排時間。
訓練的強度和之前相比也有所提高,主要是訓練時間縮短。同樣的一些耐力和力量訓練,以前完成的時間需要兩小時,而現在則要求是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完成。
不過,這多餘出來的時間也沒有閑著,一般除了自由活動進行恢複外,還會進行一些柔韌性的拉伸訓練,類似於一些瑜伽的動作。
“後天就回國了,明天就不訓練了,有什麼想買的嗎?”李志忠看了看張平秋收集的蘇祖各項測試資料記錄,走到蘇祖身邊說道。
“這邊好東西還是挺多的,現在國內都沒得賣。”張平秋收起記錄的文件接話道。在2004年,世界工廠還正在上升階段,市面上代購也沒那麼多,確實有些好産品國內很難買到的。
“沒有太多想買的。”蘇祖搖了搖頭,“不過如果你們明天出去的話,可以一起到處看看。”
在ig的冬訓時間已經三個多月,現在是2005年的2月1日,離春節也不過就一週多的時間。
蘇祖背靠在折疊椅上,微微眯著眼睛,對於這個冬訓他還是比較滿意的,此時他的系統面板上的各項屬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姓名:蘇祖
年齡:17
職業:運動員
體能素質:27
敏捷素質: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