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顏厲的一番良苦用心,季清歌自然是明白的。
顏厲們是否懷疑她的身份,並不是她關注的重點問題。她只知道,劉嬸兒在她閨房中告訴過她的話,為她入宮後謹慎處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就憑這點,她都是從心裡感激顏府的人的。
至於杏雨,她畢竟是未婚女子,還是古代的未成|年少女。好多話題不宜與她探討,便只好避開。
兩人品茗閑談,就聊到了杏雨去幫工的那家藥鋪。杏雨噙著一抹溫馨笑意,道:“小姐,你是知道的。明濟藥鋪前段時間不是在花高價收購墨霖草嗎?現在漲價了。”
“漲到多少?”
冬天下雪,進個迷谷都難如登天,更別說能在迷谷尋找到墨霖草了。如此,就算是明濟藥鋪漲價,漲到一株墨霖草一千兩,只怕都未必能收到。
“五十五兩白銀一株,帶葉子,帶根。必須是完整的一株。”杏雨拿火鉗夾了塊炭,放進了火盆裡。又把先前燃盡的炭灰,用鏟子清理了一部分。
“小姐,你先坐一會兒,我去倒點炭灰。”
“嗯。”
待杏雨端著裝炭灰的鐵盒走出大廳後,季清歌就又掏出了半月玉佩,就著油燈的燈光,眯著眼仔細的瞧著。
只見晶瑩剔透的白色玉佩上,刻有西涼文字,經季清歌認真的一辨認,發現那字是“瓊”。
手拿玉佩,季清歌在腦海裡把有關瓊字的解釋,逐一的做了對比。最後得出的結論,也不甚令她自己滿意。
若說只論這玉的品質呢,那它確實是一塊兒上好的和田玉。玉質通透,難見瑕疵。只一見,就知道它是一塊兒上古的好玉。
可就這麼塊好玉,還被它那狠心的主人把它切割成兩半兒了。
這就讓季清歌無奈的撇了撇嘴,在心裡為這塊玉叫屈。
不過,此時的她,也在專心致志的想一個問題:玉主人為何要把它分成兩半?還特意留下了文字部分。莫非……這玉的另一半,是在它主人的什麼親人手中?
只記得在21世紀的時候,她祖母給她講過一個故事,也是關於把玉分成了兩半兒的故事。
玉的主人是位男子,出生於清末民國初。早年讀了私塾後,就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後來又遠越重洋去留學。在留洋之前,那男子把隨身攜帶的一塊兒玉佩,分成了兩半。
一半帶在他自己身上,還一半,送給了他未過門的她。
那個女子沒讀過什麼書,還比他稍微大一點點。她得到玉之後,就守身如玉,一直默默的等候著他學成歸國。
後來……
講到這裡,季清歌的祖母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就算她祖母不講完,她都能猜出,那故事的結局,是悲情的。不過祖母解釋,那女子沒和那男子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怪那男子負了心,而是他們所處的時代,時局動蕩。
他們彼此誰也沒有辜負誰,卻還是沒能走到一起。
祖母講的是她祖輩的故事,讓季清歌聽後,心情也久久難以平靜。
手中拿著和田玉佩,季清歌也在心中疑惑了。怎麼會看到玉就想到那個悲情的故事呢?兩塊玉的主人,都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根本不可能有什麼交集。
難不成,這是有什麼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