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6工作制
收到宮中傳出的準奏前, 平原上的筒形巨物已經已經開始運作,兩面都架了雲梯,一邊投石炭, 一邊投鐵料,清北五人聚集此地, 指揮的加鐵還是加炭,間隔著還要灑些石灰和爐渣, 分配在高爐工作的漢子將一簸箕一簸箕的東西倒進爐子裡。
上次郡民見過土窯燒出了木炭,這次對爐子能吐出些什麼, 心懷飽脹的期待。
雖還沒收到昭桓帝明旨, 但沈清和與遙光再三保證好話說盡, 說是陛下定然同意, 若有枝節橫生, 他一人承擔所有責難。
遙光坐在一塊草垛上, 唇邊銜著根麥稭。心道他也就是試試, 從前是文官近臣, 又不是工部出來的鐵官,成不成的還是未知數呢……別以為爐子建的高就能成, 嘴仗打不過這小郡守,到時候冷灰爆豆, 指不定還要他來安慰。
“紙上得來終覺淺, 書上雖有描述,但劑量用材都有差異, 若能就地找到最優指標, 也能造福後人。”
沈老師是這樣說的,幾人深表贊同。
朗新月記憶力好,分配到了記錄的工作, 手中炭筆動得飛快,準確記錄著每次加料的次序。
這可是在煉鐵啊!若不是跟來了丘泉郡,他們窮盡一生也只能是在書裡讀到,無法親眼得見這畢生難忘的場面。
而且老師還說過有發布清北刊物的計劃,遊洛都已經有了題材,他們要是落於人後豈不是太丟人了?作為書院的第一批學生,他們定要好好爭上一爭的!
基於此,他們一日都守在爐邊,等著第一手資料。
“呦呦,出來了出來了。”
“這是,這是金子嗎?!”
“幾塊石頭,竟能燒出金子來!”
圍觀者在驚呼,紛紛跪在地上,朝高高的爐子下拜。
爐子在長久煉制時,幾乎是沒什麼聲音的,大開的出鐵口前,散發著赤紅色金光的濃稠液體卻噼裡啪啦流淌,裹挾著未化的塊狀物。
學生們沒時間和民眾解釋,疾步走上前,判斷著鐵水狀態,口中念念有詞:
“和書上記載的完美狀態不一樣。”
“爐子裡溫度還是不夠高,若能將鐵礦弄得更碎些就好了。”
“快快,拿去過水淬火,再過會兒這些就成廢料了!”
遙光不是沒見過煉鋼之景,但這和他記憶中的大相徑庭,他看著幾人火急火燎跑走,將化開的鐵水轉移到河邊,心中五味雜陳。
這還真給他們煉成了?
他看了看眼前的高爐,又看了看遠處又在呼呼生煙的炭窯,開始真心認可陛下書信裡,對這小郡守評的‘才華橫溢’了……
……
丘泉郡第一件手工制的鐵鋤頭新鮮出爐,年輕郡守愛不釋手的來回把玩。雖然做工還是粗糙,但等日後做出模具,就不擔心量産了,西北的土層堅韌,有了趁手工具,種起田來定能事半功倍。
這把鋤頭要收藏起來,若以後建地方發展博物館,還能掛起來展出,作為丘泉郡開啟工業大門的第一炮!
沈清和來回欣賞完,愛不釋手的將鋤頭放下。
他的案頭擺放著兩大張黃紙,左邊的上書‘清北書院重建計劃’,字元尚且疏朗,不時有圈圈點點,信手而寫,還未有章程。
擴建一個有規模的書院需要什麼,資金,師資,生源……
沈清和羅列了一排,但很可惜,現在哪裡都不具備,只能先暫時擱置。
他將視線移到另一張紙,字跡密密麻麻,已經能叫人看得眼暈。
——標題正是‘丘泉郡府廷工作管理制度待補充)’。
將這張紙拎在手中,指尖彈了彈標題,少年郡守甚至露出一個險惡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