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光跟他叔他祖父母住一塊,他叔下午下班回來就被他祖父問土手雷和後來兩箱炮彈是誰收的。李小光他叔也不清楚,就跟家人一起分析。飯後李小光等他叔落單,就說要是再碰到老物件就收下來,將來可以救急。
這年頭老物件不值錢,李小光他叔又因為他工資低勉強夠一家三口用,所以對他的話不以為意。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今天公安來了一群,又是戴頭盔又是綠卡車,再加上南邊打仗順便練兵,報紙上三天兩頭登哪個哪個軍區參戰,以至於市民很自然想到箱子裡不是手雷就是炮彈。
首都都解放多少年了,竟然還有這玩意。善鑽營的人就尋思收購站是不是還有別的老物件,所以第二天就有人去李小光他叔工作的收購站淘寶。
像樣的東西都被團團拉回家了,淘寶人自然空手而歸,但他們沒有因此放棄。週末得空又去收購站賣東西,順便問問有沒有舊書舊畫舊花瓶之類的。
這週末也是李小光他叔值班,他是臨時工,擔心失去這份工作,每週末搶著值班。李小光他叔看“淘寶人”六十來歲,穿著中山裝,退休前像個見多識廣的領導,再想想他侄子之前的話,就覺著老物件這些年不值錢,興許兩三年後翻一倍。
淘寶人對他的說辭是喜歡老物件。李小光他叔也不傻,喜歡看可以去博物館,想買回家可以去琉璃廠,要啥樣的沒有啊,幹嘛非得來廢品站。絕對是想以小博大!
李小光他叔想利用工作關系自己收了,可他一沒錢二不懂,所以一到他輪休就去博物館,或者去琉璃廠,聽人家講解。在這期間把煙戒了,錢攢起來留以後淘寶。
李小光他嬸跟家人抱怨他叔一休息就往外跑,懷疑他叔在外面有個相好的。李小光覺著好笑,十一月底頂著風雪去團團家複習,課間休息,幾個半大小子喝骨頭湯吃著雜面餅,李小光把這事拿出來讓哥幾個樂樂。
楊一名最先忍不住調侃:“就你叔那樣的還有相好的?”
李小光點頭:“對啊。兜比我的臉都幹淨,人家跟他在一塊圖啥啊。我嬸說這話都不長腦子。”
楊一名噎住。
團團不禁說:“你跟你叔他們不愧是一家的。”
“我怎麼了?”
李小光的鄰居兼同學脫口道:“說話不長腦子。”
楊一名點頭:“你小嬸不長腦子也是你小嬸,哪能這麼說長輩。”
李小光一個人說不過四個,幹脆轉移話題:“那你說我叔他忙什麼呢?”
楊一名:“那你說他最近喜歡什麼?”
“好像喜歡看書。也不對,喜歡看畫報?”李小光學習辛苦,沒有精力管別的,所以也不清楚。
團團:“是不是愛去琉璃廠?”
“我想想。”李小光仔細想想,他嬸說過一個鄰居大爺看到他叔上了公交車,而這邊沒有直達琉璃廠的車,但有往南的車,琉璃廠就在南邊,“可能。他去那兒做什麼?”
團團:“該問你吧。”
李小光想起前些天跟他叔說的事,就把這事告訴幾位同學,“可我當時說的時候,我叔的表情就差沒明說我胡扯。”
團團:“當時不信不等於現在不信啊。一開始你不也嫌那個‘痰盂’髒,拿回家還佔地方嗎?”
李小光點頭:“有可能。可我叔初中都沒上完,萬一被人——”
這話被他鄰居兼同學打斷:“剛說李叔的兜比你的臉還幹淨,人家騙他啥?”
李小光仔細想想,不禁點點頭。
團團看鍋裡還有一點湯,問幾個同學誰還要。楊一名把碗遞過去:“這個骨頭湯蘇阿姨咋做的?感覺有點甜。”
一直忙著吃喝沒說話的同學抬頭:“清甜。”
團團:“放了蓮藕和海帶,蓮藕被我之前吃了,海帶被我爸吃了。”
楊一名:“蘇阿姨啃骨頭?”
“我們都吃了。”四個骨頭團團吃兩個,張懷民和蘇笑笑一人一個。
楊一名羨慕。
團團:“骨頭上沒有多少肉。”
楊一名聽他媽說過:“菜市場賣豬肉的特小氣,恨不得把骨頭上的肉剔得幹幹淨淨。要是哪天肉票取消,看他還剔不剔。”
李小光:“買肉不是不用肉票?”
團團:“菜市場的還要肉票。走街串巷賣的不要票,但比菜市場的貴。”
“我要有錢寧願找走街串巷的買,才不去菜市場受他那鳥氣。”李小光不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