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爸爸裝沒聽見。
話說回來,團團知道李小光他爺不待見他,他先去朱家。朱紅偉陪他媽出去了,朱紅偉的妹妹把李小光叫出來。
到公交車上李小光搶著買票,團團心安理得坐下。
倆人下了公交車又走十多分鐘才到他姐夫家衚衕口。李小光看到團團一腦門汗,讓團團在路口樹下等他。
李小光還沒進去,他姐夫就出來,看到他愣了一下轉身往家跑,邊跑邊喊:“小光來了!”
“我姐夫咋了?”李小光退到團團身邊問。
團團把健力寶開啟,給他一瓶,“等急了吧。知道去哪兒買人力三輪車吧?”
“知道。”朱紅偉把買車和鍋的地址都寫下來,李小光把紙拿出來,“先買車,車離得遠。”
團團看一眼把地址記下來就讓李小光收起來。
健力寶還沒喝完,夫妻倆拿著遮陽草帽挎著包出來。團團提醒他們攥著錢別鬆手,就和李小光在前面帶路。
十點多,乘公交車先回來的李小光和團團到他姐夫家,李小光就根據朱紅偉的紙條叫他姐夫的妹妹攪麵糊、做醬以及洗生菜。
李小光的姐夫是首都市民,但他家接近城郊,建國前屬於農村,房子是自家蓋的,挺大,院子裡種了很多瓜果蔬菜。李小光姐姐的婆婆一看他倆準備的這麼全,特別高興,又是切西瓜又是洗香瓜。團團吃飽了,老太太還去鄰居家摘葡萄。末了指著門外,一臉可惜地說:“桃和柿子還沒熟。趕明兒熟了,我給你們摘幾筐。”
團團慌忙搖頭:“吃不了這麼多。”
“慢慢吃,大家分著吃。”老太太以前在家試過煎餅,就是跟賣的不一樣。李小光他姐說叫他問問朋友咋和麵咋做醬。老太太心說,這是秘方,人家能說嗎。現在看到李小光直接把紙遞給她閨女,老太太頓時覺著李小光厚道,他朋友更厚道。她說的“大家”就是包括朱紅偉等人。
十一點十分,李小光他姐和姐夫終於回來。
老太太叫兒子兒媳進屋洗臉,她和丈夫把爐子和鍋搬下來,老頭點爐子,老太太把蒙了一層塵的煎餅鍋刷幹淨。
一切準備就緒,李小光讓團團演示。
團團一點也不怯場,挖一勺麵糊,一張餅攤的跟月球表面似的。李小光他姐夫一家忍不住皺眉。團團很是淡定,該放雞蛋放雞蛋,該放醬放醬,然後夾生菜黃瓜以及李小光半道上買的油條。團團卷好把一張餅切兩半,李小光用報紙包著塑膠袋拿起餅,讓他姐先嘗。
團團見狀很無語,拿起報紙和塑膠袋夾起另一半遞給李小光姐姐的婆婆,“大媽,您嘗嘗。”
老太太只顧得擔心餅做成這樣沒人買,所以沒覺著李小光不尊重長輩。可這不代表回頭想起這一幕心裡沒疙瘩。團團能注意到這一點還是跟他媽學的,他媽每次拎著東西去爺爺奶奶家,都叫他奶先嘗。
團團嘀咕過一回,你對奶奶真好。蘇笑笑提醒團團,老張家的當家人姓羅。
來到李小光他姐夫家,一直是老太太忙前忙後,看起來辛苦,但做主讓女兒和麵做醬的也是老太太,團團便看出,這個老太太滿意李小光他姐的生意才能開張大吉。
老太太笑著接過去:“那我嘗嘗。”
團團把勺子給李小光姐姐的小姑子,讓她試試。
有團團的“月球表面”在前,這位女同志反而不緊張,做得再不好,憑她會做飯也比團團做得好。
然而煎餅鍋跟炒菜鍋不同,往炒菜鍋裡倒一勺麵糊,拿起鍋轉一下,一張餅出來了。平整的煎餅鍋沒法左右上下晃悠。所以她的餅也不好看。
她做了幾張,李小光姐夫家所有人都嘗到雞蛋餅,一致認為味道不錯,但他們不會買。
團團問:“小學生知不知道鹽水冰棒沒有營養?”看到他們不明所以地點頭,“上班的人知不知道自己做比買著吃省錢?既然知道,為啥頓頓買著吃啊?”
李小光他姐夫一家瞬間明白,他們買不買不重要。一兩肉兩個土豆一盤菜,比雞蛋餅夾菜和油條便宜,大家也都知道豬肉土豆絲有滋有味,關鍵一早起來就要擠公交車的上班族哪有時間洗洗燒燒。
團團看看時間,就對他們說:“你們先練著。差不多了再找小光,他知道去哪兒擺攤。”
李小光他姐不禁問:“還走啊?”
團團:“爺爺奶奶不知道我出來,平時中午在他們家吃飯,回去晚了該急了。”
李小光他姐夫一家今兒都在家是都請假了。以至於忘了今天非節假日。聞言李小光他姐就說:“那你們路上小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