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關於《》的一些說明

關於《追光》的一些說明

19日,蔣介石調動大約70萬中國軍隊在上海附近與日軍展開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最終日本軍隊武力佔領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並將上海改名為大道市,其時在上海的各類抗日組織同時針對漢奸和日軍展開鬥爭。在淞滬會戰期間,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半部,即今虹口、楊浦兩區作為日軍防區和日本勢力範圍,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則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孤島時期。

19月,中共江蘇省委重啟,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王堯山任組織部長。1939年4月,日本特務秘密護送汪精衛等人進入上海,著手組織偽中央政府,直到1940年3月,汪偽傀儡政權才在南京正式成立。1939年9月,在上海成立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之前是籌備委員會),以丁默邨為主任,李士群、唐惠民為副主任。

《追光》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39年,這段時期中國上海的歷史背景就是這樣,講諜戰就繞不開特高課、76號,上海地下黨和軍統鋤奸團。

《追光》的重點在英楊個人的成長,所以在第一部,英楊是個“抑”的狀態,所以會有評論說他不夠爽氣。英楊的身世背景設定有三點考慮,一是更適合潛伏,二是第三部到南京後重點要放在46年之後的金融戰上,三是英柏洲在第二部將成為英楊最大的阻礙,英柏洲的老師林想奇,是根據“梅思平”化名而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一下此人,瞭解一下低調俱樂部。

推動《追光》的故事主線是衛蘭的身份,暗殺藤原是衛蘭假冒“微藍”接觸到英楊,送藥上山是楊波喊出“洞拐”引發英楊的猜測,“馮乃德”意外被捉是為了挑明衛蘭不是”微藍”,福泉山營救是為了引出默楓、錢先生和微藍的關系,以及啟用南通地區細菌戰情節,後面靜子的出現,也是用魏青這個身份作誘餌破局。

如果有細節上的不妥當,後期我會做出相應修改。

寫《追光》的大綱時,我原本計劃分做三部,第一部在上海,寫成長。第二部在重慶,寫鬥爭。第三部在南京,寫領悟。也許很多讀者覺得特工很酷,地下工作者冷豔隱忍,人設帶感。但在現實中,地下工作者是很難的,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咱們每天上班總要幹點實事,從老闆那裡領工資才能心安理得,所以地下工作者如果太過紅太過專,會立即暴露沒有商量餘地,但如果沾了髒做了事,有很多事會講不清楚。退一萬步只說個人前途,英楊的政治前途絕沒有高雲光明,因此地下工作者的犧牲是全方位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只是抓取了他們高光的一刻,但這背後的失敗,栽過的跟頭,曾動搖的心志,有多少人會願意關心呢。

因為接觸過一些史料, 所以放不下執念去表現從事這項工作的普通人,就像微藍說的,他們真的是血肉之軀、有七情六慾。在宏大敘事被瑣碎日常一再解構的當下,信仰帶著點諷刺意味,夢想是值得嘲笑的事。我記得多年前在微博看見一個律師,他說“你們談的信仰你們自己信嗎?”

我當然相信的。不只我相信,現實中就是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一群人,很認真的相信著。我總是不服這口氣,所以一而再再而三選擇冷門題材。

感謝大家一路陪伴。

因為發文必須2000字,貼一段百度上的歷史資料

【19月,日本在淪陷區北平和南京兩地﹐分別組織了偽“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和偽“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

1938年7月,日本向

重慶國民政府

外交部亞洲司司長

高宗武

透露,日本擬認

汪精衛

為和談對手。同年10月,日軍攻佔廣州﹑武漢。同年11月,日本再次發出誘降宣告。

於是,汪精衛集團代表

高宗武

梅思平

與日本代表影佐楨昭、

今井武夫

在上海舉行秘密談判,簽訂《日華協議記錄》,議定:締結反共協定;中方承認“

滿洲國

”,日方於恢複和平後兩年內撤兵內蒙古等地除外);日本享有開發中國資源的優先權等條款。

1938年12月8日,親日主和派首領、中國國民黨副總裁、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參政會議長汪精衛兆銘),託詞到昆明進行演講;按預先策劃好的叛國降日路線,先飛到“雲南王”龍雲管轄的昆明,再轉飛越南河內;12月18日,汪精衛夫婦和

曾仲鳴

周佛海

等逃離到越南河內後,發表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