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行人進入地宮,此時地宮已經被寺裡安排僧人打掃乾淨,在牆壁上也插上了火把。
關灝抱著玉函走在前面,一進入地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東西。
一具金絲楠木打造的棺材四角被鐵鏈捆縛懸掛於地宮的石頂中間。
而在金絲楠木的兩側棺身上可這八個朱漆大字:
“生不為清臣,死不沾清地”
看這八個字,到場的所有人不禁動容,這是何等的氣節才能有次決心和意志。
滿清讓這位末代蜀王世子國破家亡,最後流落在這濱海偏遠山村落髮為僧,最後鬱郁不得志而終老這古寺中。
整個地宮感覺差不多有八十多平米,除了懸棺被吊在半空中之外,石室的北面擺滿了靈牌。
而石室的東面整齊地堆放著木箱子,從關灝的角度看不出裡面是什麼物品。
而石室的西面整齊地放著古代的樂器,最為顯眼的是那套發著金光的編鐘。
按照老方丈的指示,關灝將玉函放在北面放靈位的案桌上。
老方丈開始唸經為逝者誦經祈福。
關灝站在一旁,他的任務在此就算完成了。
這時候才有功夫仔細看看地宮內的情況。
因為比較近這次關灝算是看得很真切:大明思宗崇禎皇帝之靈位、大明熹宗天啟皇帝之靈位、大明光宗泰昌皇帝之靈位、大明神宗萬曆皇帝之靈位、大明穆宗隆慶皇帝之靈位、大明世宗嘉靖皇帝之靈位…….
林林總總一共十六個靈位按照先後次序整齊地擺放在一個紅木的案桌上。
看來北邊擺放著明代皇帝的靈位。
關灝再次環視四周,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地宮密室是蜀王世子朱檙最後的安息之地,因為氣節他選擇了懸棺而葬。
從這裡面的陳設不難發現,這裡也是蜀王世子朱檙日常生活的場景,蜀王世子對音樂很是痴迷,收藏了很多價值連城的古代樂器。
從白露島曉廬中的古琴到開啟這地宮的鑰匙的六律音階器就能看出蜀王世子對音律是如此的執著和痴迷。
地宮內的古樂器制式和規格肯定是蜀王世子生前心愛之物,絕非凡品。
關灝本來一開始還有想開啟密室木箱一探究竟的想法,不過現在轉念一想,著蜀王世子國破家亡後與滿清周旋了大半輩子,最後在這小小的石室內與世長辭,帶著滿腔的恨意和憤慨離開人世,如果不是戰亂,如果沒有這國仇家恨,他還是那個瀟灑自如的蜀王世子,可以安逸地生活著,可以無憂無慮地擺弄著他心愛的樂器,做一個逍遙快活的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