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
歐洲作品不缺創意。
《哈利波特》系列!《指環王》系列!《世界大戰》!《地心遊記》!
這些作品無一不是以豐富的想象力為筆寫出來的名作。
與之相比。
《功夫熊貓》幾乎是以一種略顯青澀和稚嫩的手筆將中國功夫和一隻熊貓糅合到了一起。
至於究竟會不會被市場認可、被讀者認可,李維維也心有不知。
“五百萬冊可不是一個小數字,據我所知,中國的小說作品在海外發行的數量幾乎是個位數。
我承認這部作品非常優秀,從一箇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也希望有一個好成績,但是我勸你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李維維的話多少有些自嘲的意思。
只是這是一個事實,並非有意抹黑。
作為出版界內部人士,王東東自己也非常明白這裡面的差距。
不要說五百萬了,能夠在登陸歐洲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賣出五萬冊,在國內的某些媒體看來,恐怕就算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這之前。
中國新生的小說作品在西方社會能夠賣出五萬冊的書籍已經極為罕見。
但是李維維忘了一點。
王東東參與了這部作品從初稿審稿到結集出版,上市發行然後再到尋找歐洲合作伙伴的整個過程。
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年豐富出版經歷的專業人士,他隱隱有一種預感,《功夫熊貓》會成為一個例外。
一個讓泰晤士河都為之震撼的例外。
作為中國出版和新聞等行業最高的管理機構。
新聞出版總署在臨近新春的最後幾天先後在權威報紙上轉載刊登了兩篇署名文章。
這兩篇文章都是由《小說家》雜誌首先刊登出來,而後被各刊物轉載。
其中一篇名為《2005年中國出版數字大全》,統計了國內所有的文學作品出版和銷售情況。
其中有一塊是統計中國2005年文學作品在國外出版的情況。
翻譯出版的總數字為400多種,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以及70後的新生代作家的著作,這些作品一方面被西方國家的研究機構用於研究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一方面則是新生代的作品,由於接近西方的文化元素和讀者習慣而備受推崇。
如果僅從資料上來看。
比之往年無疑是一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