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早戀。
例如群架。
甚至更惡劣的問題。
“挺好的,以前我們在大學裡也是這麼來的,再說我也是從高中過來的嘛,王老師你上午沒有課嗎?”
孟欣瑤顯然懂得辦公室裡的規則,對這位話嘮嘴多的王老師敬而遠之則以,要麼就處處順其心意。
“我剛上完回來,現在的學生哪,一點耐心都沒有,這邊下課鈴才剛剛打響,那邊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我就是想拖堂還得看看臉色。”
孟欣瑤笑著沒有說話。
她也只不過是拖了幾分鐘而已。
“怎麼樣,你們班上的那個林濤,沒有給你什麼找什麼麻煩吧,教書教了這麼多年,這種學生可不多見,你是不知道喲,這個學生以前讓朱老師和趙老師頭疼到什麼地步。”
王老師不知道怎麼話嘮勁兒又上來了。
聽到林濤的名字。
孟欣瑤立馬就變得很敏感。
也很有些好奇。
林濤讓朱老師頭疼?
這不值得驚訝,作為班主任,朱強的確應該頭疼,但是趙老師又是誰?而且林濤究竟幹了些什麼?
這都是她在表格上看不到,也沒有人會主動跟她說的一些問題。
但是無疑。
這個話題的中心人物,林濤,絕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別看3班的成績去年期末考試是全年級最好的一個班級。
但是事實上這跟林濤關係很密切,根據她的觀察,平時班上的學生在各個方面向林濤靠齊的動作幾乎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就像昨天。
林濤剛剛在課堂上說完看過周易,今天在課堂上她就至少抓到兩個學生在看這種拓展性的閱讀材料,不光是周易,還有一個學生在看史記。
這種潛在的影響幾乎對一個班級而言是極為嚴重的。
這事實上只是正常人的一種正常反應,並不值得驚訝。
尤其是還處於高中,尚未成年的中學生而言,心智遠不如成年人那樣堅定,恰恰林濤的出色又在無形之中給他們樹立了某種榜樣性和引導性的作用。
但是這種作用是雙向的。
可好可壞。
而就眼前來看。
孟欣瑤並不認為林濤的行為都是好的,值得標榜和發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