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權威,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學雜誌,《小說家》月刊在進入新世紀後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將月刊調整為半月刊。
在2005年。
其月銷量甚至一度逼近200萬冊,即使是放在世界範圍,也足以挺近前三名。
但是事實就是。
隨著《功夫熊貓》的熱銷,東江文學雜誌社的《東江文學》月刊銷量從月均不到30萬冊直接突破到50萬冊。
而正是《功夫熊貓》引發的創作熱潮,使得國內大量的新興文學雜誌開始可以刊登和錄用一些具備非現實主義和幻想的小說作品。
這樣一來。
無疑就大量分散了購買力。
2006年上半年兩個季度,也就是截止到6月為止,《小說家》半月刊的月銷量已經跌破了150萬冊。
年跌幅高達16。
與此相對的是,《東江文學》的銷售漲幅竟然高達65。
“這個情況必然要得到改善,否則銷量還要下降。”
在會議室裡。
小說家集團的高層直接發了一通脾氣。
這種資料不斷壓縮帶來的強烈衝擊無疑讓整個高層的神經變得極為敏感。
現在《東江文學》蒸蒸日上,《小說家》看似風光,但是如果任由情況這麼惡化下去,遲早要被對方反超。
這已經不光是幾個人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小說家》如果就這麼倒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東江文學前一段時間已經對雜誌社進行了改組,成立了東江文化集團,下設東江文學出版社、《東江文學》雜誌、中學生作文報以及東江新聞四個板塊。
其中東江文學出版社雖然只是剛剛成立,但是毫無疑問,得益於小白的兩部作品,它極有可能成為2006年出版量最大的出版社。
《東江文學》就更是如此。
國內大量新銳作家都願意將稿子投稿到《東江文學》而非《小說家》,這就是一種挑戰。
不僅僅是小說家。
目前國內的其他雜誌社和出版社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王副總,不是我們不用心,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現在那些年輕作者首選都是東江那邊,沒有好作品,我們怎麼拉高資料。”
嘭!
王高猛地站起來。
“沒有好作品就要去發掘,要是這種問題都要來問我,我要你們來幹什麼?”
“但是小白的影響力我們—我們怎麼可能比得上。”
發言的一個年輕編輯話說到這裡的時候,聲音已經變得微不可聞。
但是話還是很清晰地傳到了眾人耳邊。
會議室裡的氣氛頓時就變得有些僵硬。
李洪波也沒有說話。
她雖然是公司的高階總編,但是在公司高層眼裡,話語權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只是小白這個稱呼多少都在挑動她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