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老趙家為了維護自己的江山穩定,做了太多的努力了,他們覺得太監會專權,會亂政,所以就打壓太監,這是從漢朝和唐朝汲取的教訓。
他們覺得外戚會專權,會亂政,就打壓外戚,這也是從漢朝和唐朝汲取的教訓。
他們覺得宗室會專權還會造反,不太放心,就打壓宗室,這還是從漢朝和唐朝這兩個人古代最強盛王朝汲取的教訓。
他們更覺得武將會專權會造反,這不僅是從前朝汲取的教訓,還有自身的典型事例說明,畢竟老趙就是幹這個出身的,就更不放心武將了,老覺著他們會憋著造反。
所以把這幾大勢力都打趴下後,老趙終於稍稍放心了,但是,問題也隨之來了,那就是治國總不能不要人吧,可到底用誰呢?
思來想去,老趙不禁眼前一亮,猛地一拍腦門,想到,對了,可以用文官啊!
因為文官是自小讀聖賢書出身,每天都是之乎者也禮義忠信,節操應該比較高,總不會造反了吧。
畢竟有句俗話說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嘛。
這句話有兩個含義:一是說秀才大多喜歡紙上談兵,理論上說的多,就會瞎bb,但是缺乏行動力,而且膽子小,顧慮多。
另外一個含義就是秀才不會發動群眾,聯絡群眾,光是幾個人空談,更不會帶兵打仗,百無一用是書生嘛。
而且前朝好像也沒有這方面的例子,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就用文官吧!
於是趙匡胤大手一揮,定下了以文治國的基調,一邊著手分化鎮壓軍權,一邊著手優待大臣和士大夫。
並且為了永遠消除軍人掌權的可能性,老趙採用了釜底抽薪的一招,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杯酒釋兵權”。
怎麼“釋”的呢?
就是他做了皇帝不久,有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大將統統都召到宮殿裡來,大家喝酒。
喝到半醉的時候突然叫手下人統統滾蛋,就咱們哥們弟兄幾個說點心裡話。
就見他是故作嘆息的說,唉,你們不要看我做了皇帝好像很開心啊,其實這皇帝可不好做的。
那些人就很奇怪,說你做皇帝怎麼還不開心呢,富有四海,整個天下都是你的,有什麼不好做的,有什麼事啊?
老趙就再次嘆息說,唉,這還不簡單啊,說的這麼好,所以你們誰不想做皇帝呢?
這一講,這些大臣們立即都害怕了,統統跪下,說別別別,陛下你可千萬別開這種開玩笑,我們從來都沒有動過這個腦筋,要是動過就天打五雷轟啊。
老趙再次故作深沉的說,哎,你們都跟我是兄弟哥們,當然不會了,但你們想想看,你們手下的人要是有一天也把皇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怎麼辦?他們也要榮華富貴啊!
大家就求他說,哎呀陛下,我們太愚蠢了,從來就沒有想到有這一點,那你可得給我們指一條生路啊!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家覺得這是不是老趙動了殺心了,想要學那姓劉的臭流氓把他們統統幹掉?
老趙這點還算是比較講義氣的,畢竟都是哥們兄弟嘛,當年為彼此兩肋插刀,現在也實在做不成插兄弟兩刀。
所以他是嘆息著說,哎,其實人生在世也不過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你們又何必那麼辛勞呢,老是帶兵打仗,那麼辛苦幹什麼?真是自討苦吃。
所以你們從明天開始就不要再帶兵了,我把你們提做節度使,讓你們做大官,給你們錢,你們看到好的房子就買,看到好的田地就買,反正就是買買買。
我還跟你們結為親家,大家世世代代都友好下去,免得互相猜疑,這不是很好嗎?
大家覺得誒,這個辦法貌似還真不錯,至少比那姓劉的臭流氓強。
於是不管是真願意還是假願意吧,第二天一上朝時,就由石守信楊繼業呼延贊等開國九王帶頭,大家紛紛提要求,一個說我身上傷重,一個人說我老是生病,一個人說太辛苦了,統統要求解除兵權。
老趙自然是滿心歡喜的點頭批准,當然,就是不批准石守信楊業呼延贊等寥寥幾人的,說你還是做你的統帥吧,帶領你的楊家將火山軍呼家將繼續跟遼人死磕。
畢竟這幾人在軍中的根基實在太深,難以直接抹除,讓他們繼續跟遼人死磕是最好的辦法。
也果不其然,最後基本上都磕死了,枝繁葉茂的楊家將只剩下一根獨苗,已經獨木難支,聲威赫赫的呼家將幾乎殘了,跟往昔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其他人,也真如他所言,統統被扶為了節度使。
當然,宋朝的節度使和唐朝的節度使是有本質區別的,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唐朝的節度使是真的帶兵的,比如安祿山是范陽節度使,三個州的兵力都歸他帶,到了後來呢,連財政、民事通通都歸他管,權利實在太大。
大到覺得自己不造反做皇帝都對不起自己這麼大的權利,於是果斷造反了,還差點成功,若不是出了個郭子儀,天知道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