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1章 明妃曲對明妃曲

一曲歌罷,以王安石為首的一篇《明妃曲》,是直接將大家從豪情萬丈的邊塞戰場,拉回到了對於昭君出塞的無限同情之中,由此抒發了對於夷狄的憤懣,對於國家的哀婉。

詞中的‘漢宮’,或者說“長門”,就是《紅樓夢》中賈元春所說的“見不得人的地方”。

從陳阿嬌到賈元春,千千萬萬“如花女”,深鎖長閉於其中。

以千萬人有時三千,有時三萬)之青春,供一人之。

宮女之淒涼寂寞,可想而知,何況宮女的失寵與志士的懷才不遇,又有某種情況的類似。

所以從司馬相如《長門賦》到劉禹錫的《阿嬌怨》,還有《西宮怨》之類,大都旨寫這一題材,表現出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廣大宮女的同情,或者抒發出“士不遇”的憤慨。

唐人“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寫過了,只是說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卻多少有點怒了。

於是他借這首詩來表達對於這些可憐女子的同情,想借此喚醒國人的自強之心,堂堂華夏大國,千萬別再被夷狄欺負了,重演漢唐時和親的悲劇。

雖然現在和親很少,但是,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變成了歲幣,用歲幣代替公主,向夷狄換取和平,這一樣是可恥的。

要知道,此時遼國、西夏“交侵,歲幣百萬”,不僅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更是讓得國威大損,讓無數心懷社稷的文人志士為之憤懣,更對國家的軟弱無能痛心疾首。

特別是自景佑年間1034—1038)以來,“西夏)事尤棘”。

當時有許多在宋朝不得志的傢伙,就轉而投向遼、夏,為遼、夏出謀獻策,造成宋的邊患。

於是王安石也借漢言宋,想到明妃,透過明妃與之對比,來表達對於這些賣主求榮,背叛國家的小人的譏諷和蔑視。

因此這首詩寫的是真的好,所有人都深受觸動,雖然這首《明妃曲》並沒有像其他邊塞詩那樣豪情萬丈,透過豪邁悲壯的詞句來表達對於國家的愛。

但是邊塞詩不一定就要豪情萬丈,也可以柔情萬丈,同樣達到強烈的感人效果,喚醒大家的愛國熱忱。

甚至這種效果並不比那些豪情萬丈的邊塞詩差,還要更勝一籌,所謂以柔克剛,便是這個道理。

就連李小魚也是深受觸動,不得不拍手讚歎,王安石這傢伙不愧是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啊,才華果然非同凡響,若不是他以前看過這首他所寫的《明妃曲》,還真找不到什麼好的應對辦法了。

不過現在嘛,嘿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

沒錯,李小魚以前看過王安石所寫的這首《明妃曲》,並且還知道,他所寫的《明妃曲》不止一首,而是一共兩首,這只是其中一首,只是不知道另一首有沒有寫。

而且不止他寫了明妃曲,另一個人也寫了,那就是同樣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歐陽修,而且,是專門針對王安石所寫的這兩首明妃曲而寫的,叫做《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因為在當時,王安石的這兩首《明妃曲》寫的實在是太好了,角度新穎,選材得當,所以一時間流傳甚廣,和者甚眾。

歐陽修便是其中之一,看罷過後,大喜過望之下,直接提筆寫了兩首和詩。

因此在這場比試開始之前,李小魚就隱約覺得,王安石他們這幫文舉生可能會把這首《明妃曲》給拿出來。

畢竟這兩首《明妃曲》寫的的確不錯,沒理由不拿出來,再加上這幫文舉生同樣沒比他好上多少。

雖然一個個才華橫溢,但因為社會風氣的緣故,也不擅長寫那種豪情萬丈的邊塞詩,而是習慣了寫柔情默默哀怨婉轉的詩詞,受此影響下,王安石藉機創作出《明妃曲》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他也是早做了準備,將歐陽修的和詩抄了下來,心想那好,你們不是想要以柔克剛嗎,那好,小爺我偏偏不如你們所願,同樣柔,對著柔,看誰柔得過誰。

現在看來,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啊,王安石真的藉此提前一步創作出了《明妃曲》,正中他的刀口上。

於是欣喜之下,李小魚是直接上前,大大咧咧的對著王安石說道。

“哈哈,老王,我就知道你這傢伙會寫《明妃曲》,不過小爺我可是早有準備啊,也寫了一首《明妃曲》專門來應對,所以,你想要勝我,可沒那麼容易了哦。”

“老王???”

王安石:“……”

一時間,對於李小魚的這個稱呼,王安石是鬱悶異常,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但一時間,他也沒功夫計較那麼多,而是聽到李小魚如此說後,大吃了一驚,不可思議道。

“什麼,你……你知道我要寫《明妃曲》?怎麼可能?你小子開玩笑吧!”

李小魚是直翻白眼道。

“怎麼不可能啊,這邊塞詩無外乎就那麼幾個角度,一個是直接從邊疆戰場上描寫,凸顯將士們的豪情壯志,保家衛國,類似你們第一首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