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章 冉冉上升第一村

回憶昔日中秋,在丹桂叢中,飲酒賞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

今年的中秋,因為下雨,只能在樓上過,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雲,又是雨,就是沒有月亮。

我想乘風上天去問,奈何天路不通,投書無門。

畫堂裡沒有月亮,只有紅燭照妖,只好從容地舉杯喝酒,從容地欣賞歌舞。

辛棄疾寫的另一首中秋詞《木蘭花慢》。

詞前的序言是“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

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

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

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

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

縱橫觸破~

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

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

云何漸漸如鉤,

今晚的月亮真可愛,瓢飄悠悠往西走,要去何處,是那邊還有一個人間,看著你從東邊升起嗎,還是在天外,空漫漫,長風浩浩送你走,你像飛鏡,為何不掉下來,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誰把她留住,有說月亮遊經海底,也是沒有根據的,叫人無法理解,叫人犯愁。

若真經海底,怕萬里長鯨縱橫遊,撞倒月中的玉殿瓊樓。

再說月中的玉蟾會游泳,玉兔怎麼辦呢,若說一切都安然無恙,為什麼圓月又變成鉤形,此詞在詠月詩詞中卓有創新。

詞論家王國維評論說,這首詞起首五句,“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人間詞話》)。

同樣,我們偉大的主席也非常喜歡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這首詞。

1964年又同周培源,于光遠談到這首詞所包含的地圓說想法。

由此可見,主席對這首詞除藝術的欣賞外,還十分讚揚詞人辨證思維的深刻性。

至於宋代其它文人的酒詩酒詞的話,像是沈遼,浙江錢塘人。

做過華亭縣官,王安石很讚賞他的詩。

他寫過一首《踏盤曲》,帶有很濃厚的民歌色彩,是寫兄弟民族踏盤風俗的詩。

湘水東西踏盤去~青煙白霧將軍樹。

社中飲酒不要錢~樂神打起長腰鼓。

女兒帶環著漫布~歡笑捉郎神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