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5章 淒涼遼官月

就像前文所說,正是由於遼道宗的昏聵,才導致朝中期耶律乙辛等人的勢力迅速發展,耶律乙辛奸黨在朝廷中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使得大部分忠臣良將被排擠甚至慘遭迫害,惟皇后家不肯與之相下。

特別是到了大康元年(1075),皇太子耶律溶總領朝政,使乙辛等人的行動更為受限。

為了擴大自己的專權,鞏固自己的勢力,乙辛等人便把矛頭對準了皇后蕭觀音及其皇太子耶律溶,並開始尋找機會從迫害皇后蕭觀音下手。

然而,蕭觀音由於道宗的疏遠,卻孤獨愁悶,十分悲傷,為了能夠挽回道宗對自己的愛戀,蕭觀音傾心作了一曲《迴心院》詞,以求道宗能夠回心轉意。

當時宮中惟有伶官趙惟一可奏此曲,於是趙惟一被屢次召入皇后宮內與蕭觀音一起彈奏吟唱《迴心院》曲。

與此同時,與蕭觀音有著深仇大恨的重元家奴單登成為皇后近侍,並經常接近皇后。

所以趙惟一經常被召入皇后寢宮一事,很快透過單登,清子等人傳到了耶律乙辛耳中。

於是,耶律乙辛如獲至寶,便開始密謀誣害皇后的陰謀。

據《遼史》記載遼道宗“性忌”,如從心理學角度觀察,人的猜忌多疑屬於邊緣病態心理範疇。

表現出敏感,多疑,心胸狹窄而又固執己見,報復心重而又佔有慾強。

由此可見,“猜忌多疑“這一邊緣病態心理,既是人性的弱點,亦是一種人格的缺陷。

更嚴重的是,由於帝王的“猜忌多疑“,不僅造成了倫理道德的迷失和對待情感的慘無人道,而且將會成為一個泯滅人性的暴君。

因此,耶律乙辛密呈的《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和其所謂的“證據”直接點燃了遼道宗的怒火,昏庸的遼道宗被乙辛,張孝傑等奸臣玩弄於股掌之間,絲毫覺察不到這是一個政治陰謀。

於是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最終釀成了冤案的發生。

由於耶律乙辛是直接製造蕭觀音冤案的主謀,他之所以能夠在道宗時期平步青雲,柄政攬權,我們不能不說的就是耶律重元父子叛亂事件,由於耶律乙辛平叛有功,逐漸得到了道宗的信任。

自此,耶律乙辛官運亨通,權傾朝野。

而重元,小字孛吉只,聖宗次子.聖宗崩,欽哀皇后稱制,皇后欲廢興宗而立少子重元,重元將皇后的計謀密告於興宗,興宗非常感激,封其為皇太弟。

皇太弟這一稱呼是晉惠帝以來的典故,即“兄終弟及“之意。

史料記載“上嘗與太弟重元狎暱,宴酣,許以千秋萬歲後傳位.重元喜甚,驕縱不法。”

由此看來,興宗時的確曾經有過將皇位傳於重元之意。

並且,重元歷任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帥府事,身兼要職。

但是興宗死後,繼承皇位的是興宗的長子耶律洪基,並非皇太弟耶律重元。

重元心中的“兄終弟及“的幻想徹底破滅了,為了緩和重元與遼道宗之間的關係,道宗即位後不久就立即冊封重元為皇太叔,掌管天下兵馬大元帥,賜金券,四頂帽,二色袍等,這對於皇族來說是僅次於皇上的尊榮。

但是面臨著皇權的誘惑,重元不會把這一切放在心上,他開始伺機密謀叛亂,陰謀策劃奪取皇位。

清寧九年(1063)七月,遼道宗率眾秋捺缽至灤水(今內蒙古寧城西南),重元“以其子涅魯古素謀,與同黨陳國王陳六,知北院樞密事蕭胡靚等四百餘人,誘脅弩手軍陣於帷宮外',”。

歷史上也稱這次叛亂為“灤河之變。”

耶律仁先和知北樞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以及蕭韓家奴,耶律良等,率宿衛士兵數千人出擊,重元兵潰,北走大漠,兵敗自殺。

耶律乙辛在平息叛亂過程中功績顯著,遂官拜南院樞密使,進封魏王,賜“匡時翊聖竭忠平亂功臣”。

乙辛慎用心機,玩弄權術,以取得皇帝高度信任,保障自己的權勢和利益,柄政攬權,獨霸朝綱.在排除異己的過程中,皇后與太子的勢力是其發展的最大阻礙,於是乙辛黨人預謀策劃了蕭觀音冤案.蕭觀音一案,朝野上下,“聞者莫不冤之”。

皇后被誣,沉重地打擊了蕭氏拔裡少父房家族的勢力,助長了耶律乙辛黨人的氣焰。

道宗依然忠奸不辨,任乙辛等人胡作非為。

乙辛等人於是大權獨攬,但乙辛的貪慾不止如此,他妄圖將一位可以任其擺佈的皇室成員繼承皇位,他要進一步把持朝政。

因此,蕭觀音冤案導致的最直接的惡果就是乙辛等人將矛頭對準了太子溶,密謀誣害太子致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