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章 防禦政策

由史可鑑,元朝建國之初,元世祖仍以宋代的“貴州法定名稱,在貴州設立“貴州都元帥宣慰司。”

忽必烈為避諱宋代的貴州省府——黔中首郡——思南州城為政治中心,他選擇了貴陽之地建立了元朝地方一級區劃的順元路宣慰司政權。

然而好景不長,這個政權很快就被反元的土酋土官們率領土著部落摧毀了。

元世祖肢解順元路入三行省二十六年後,元廷再次復置順元路宣撫司恢復宋代貴州區劃元廷在貴陽設定順元路都元帥府不久,貴州西部就出現了“至元十六年(1279)冬日,羅氏鬼國叛。”

“至元十七年(1280)羅部又叛,詔阿里海牙帥三萬六千兵討之。”

元廷為穩定歸順元朝的思播黔軍,便於“至元十八年(1281)改思南州宣撫司(三品)為(二品)宣慰司,兼管內安撫使(五品),播州楊邦憲亦升宣慰使)。

元朝在思南設定二品宣慰司,可見元世祖此時的政治思路,憂慮貴州西部羅酋反叛無常,萬一設在貴陽的順元路宣慰司都元帥府遭到不測,原來宋代的貴州省府——思南州城仍然可以再作順元路宣慰司的所在地。

所以元朝中央政府賦予了“思南為(二品)宣慰司,兼管內安撫使(所有五品)”的權力。

被升為宣慰司思南州的田景賢,播州楊邦憲,由於有“貴官子充質子”在北京元朝政府的手中。

因此作為“兼管(省)內(五品)安撫使”的思播田楊宣慰使司肩負著順元路貴州的安全。

除此之外,元廷中央還常令思播宣慰使司之軍出國平亂.如'貴州通志》卷一416,424頁史雲“至元十九年(1282)春二月,思播軍徵緬國(今緬甸)”。

“至元二十一年(1284)四月,元徵緬,忽都鐵木兒之師被緬人衝潰,元敕發思播田楊二家軍助之。”

其志438頁又載“遣使思播發宋舊軍八千人以徵安南。”

諸如類似的文獻史載,折射了元朝雖然統轄了宋朝的貴州,然而貴州的軍政自然還是“宋舊軍思播田楊宣慰使司”的軍隊在撐持。

就連元軍忽都鐵木兒師在徵緬時,被緬人衝潰,元世祖忽必烈為挽回國際面子,以“遣使思播宋舊軍助元”方才能得勝而歸。

思播黔軍以武力征緬之戰雖然解決了,然而宋舊軍思播田楊軍政集團卻令元世祖放心不下,於是忽必烈確定分割這支始於宋朝一統貴州的思播黔軍,即將元統下的順元路宣慰司區劃(宋代的黔南路貴州省)肢解入三行省中分管。

《貴州通志》史中記載了這樣的文獻“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播州(遵義)直隸四川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正月,將八番羅甸歸附普定,隸雲南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五月,改思南州(今地),隸湖廣行省。”

元世祖將宋時一統的貴州,元時順元兩朝共一百七十三年(119,1291)心腹之患的思播田楊黔軍解體了,同時也將一個整體的貴州省,順元路區劃肢解入三行省中,忽必烈認為這是最佳的政治抉擇。

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死後的第三年上,“大德元年(1297)八百媳婦叛元。”

“大德五年(1301),土官宋降濟叛元,攻貴州,知州張懷德戰死”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元廷中央政府不得不重新啟用宋舊軍思播田楊之軍參加征討反叛之部.'貴州通志》卷一447頁史雲“大德五年(1301)冬月,詔思播兵與四川,雲南省分道進討。”

可見,代表貴州之軍的思播黔軍,與四川軍,雲南軍一起征討叛部.其志452頁又云“蒙古,漢軍(最早降元的宋軍)共三萬,思播一萬分道並進,前後四十餘戰,群蠻氣沮,乃多出降。”歷時八年的叛亂,終於在大德八年(1304)宣告結束。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