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5章

當然,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對此還是有些不瞭解,所以作者菌可以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這個例子就是永勝高氏土司改土歸流的歷史,首先說明,永勝高氏世守土司在永勝的統治歷宋,元,明,清四個王朝,簡而言之,就是在永勝的統治時間長達800餘年。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永勝高土司的歷史,就是中國土司制度變遷的一個縮影。

而永勝的話,在今雲南省西北部,傍金沙江東北岸,東接華坪,南鄰大理,西接麗江,鶴慶,北連寧蒗。

早在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元前111年),永勝縣為遂久縣地,屬越離郡。

蜀漢建興三年元225年),改屬雲南郡。

到了兩宋時設善巨郡,屬大理。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稱北勝州“元兵自北南來,進攻大理,'首捷此土',故名'北勝'。”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為北勝府。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降府為州,置北勝州流官知州,授高策土知州職,管轄夷民。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

正統六年(1441年),升北勝為直隸州,屬雲南省布政使司。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北勝直隸州為永北府。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降府為永北直隸廳。

此後民國2年(1913年),再降為永北縣。

民國22年(1933年),更名為永勝,並沿用至今。

對於高氏土司的祖籍的話,目前爭議頗多,像是《滇西永勝高氏歷代宗譜圖冊》的考據為。

1.據高氏鶴慶譜載“氏始祖高光,自漢武元封元年忪元前110年)徵西南夷,為中郎將,封護大將軍。

又據“故世守鶴郡知府高候行狀墓碑誌”(公元1403—1443年)載“暨高光,漢武帝以為長沙御史,獲寵,隨帝開西南郡縣,逐留守而世宦之。”

2.永勝,前姚安譜載“考入滇之祖,自定公始,夫定公自蜀漢隨武候徵南(公元225年)留滇。”

3.根據1720年《高氏族譜—,宗枝圖》載,高氏始祖為高翔.蜀漢時,隨武候(公元225年)南征,為督前部右將軍。

進行了一番考證後,《滇西永勝高氏歷代宗譜圖冊》認為

1.高氏祖籍為江西吉安府盧陵縣(今吉安縣)井崗村人。

2.“高翔是諸葛亮部將,戰功顯著,故封為益州太守可信度高,為我高氏始祖較可信。”

於高氏始祖,《三迤散記》根據不同的族譜記載,也列出了三種不同的可能

即《姚郡世守高氏源》和《楚雄高氏族譜》中的高定,《一宗枝圖》中的高翔和《鶴慶高氏族譜》中的高光。

《華陽國志》關於高定的記載是“先主薨後,越叟帥高定元,殺郡將軍焦璜,舉郡稱王以叛。”

三國志》的記載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閻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夷王高定亦背叛。”

目《資治通鑑》記載是“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吏士閉境拒守,閩不能進,使郡人孟獲誘扇諸夷,諸夷皆從之;群柯太守朱褒,越禱夷王高定皆叛應閣。”

舊“漢諸葛亮至南中,所在戰捷,亮由越巍人,斬雍閻及高定。”

由此,從上述記載推斷,《華陽國志》中的高定元,應該就是《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所載的高定。

而據《楚雄高氏族譜》載“高定生於(江西)盧陵井崗鄉,盂獲為亂,隨武侯南征,封為益州守。

《滇西永勝高氏歷代宗譜圖冊》關於高定的記述也與此同。

也就是說史書和族譜所載的高定是相反的,一個是因叛亂被殺,一個是南征有功。

高翔在《華陽國志》中的記載是“穎川袁淋,南郡高翔至大將軍,淋徵西將軍。”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的注中記載“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

《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裴松之的注中記載“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琰,督前部右將軍玄鄉侯臣高翔。”

由上述記載可知高翔確為蜀國將領,而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的注中記載“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日'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