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7章 關係調整

諫官又稱言官或垣官,職在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監察方式主要是諫諍封駁,稽核詔令章奏

。臺官對下糾察百官言行違失,諫官對上糾正皇帝決策失誤。

二者構成了封建社會完整的監察體制。

其發展過大致可分為六個階段

(一)先秦時期的萌芽階段。

(二)秦漢時期的形成階段。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階段。

(四)隋唐時期的成熟階段。(五)宋元時期的強化階段。

(六)明清時期的嚴密階段。

所以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在中國宿遷年的文明史上一直是一個難題,自秦一統中國後,中國就開始經歷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其間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的最重要體現就是集權主義。

有道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統一直是中國曆代政府的夙願,也是中華民族最深的民族情節。

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集權權力關係往往能造就一個團結,強大的民族,國家政令能得到暢通傳達與實施.中國歷史上諸侯分封割據時期恰恰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的時期,各種傑出的人文主義思想都產生在分裂時代。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思想最燦爛的時期,許多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哲學思想和哲學家都產生於這一時期,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也是能人輩出、人才濟濟的時代,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和名人軼事都產生於中國的“亂世”,而不是出現於中國的“治世”。

一個基本的解釋為在天下尚未一統時,各個統治者為了統一中國,特別能夠禮賢下士,尊重人才和重視人才,因此也能給予相對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空間。

而分裂時期的能人志士也可以“用腳投票”,當一個地方的統治者壓制人才和限制自由的時候,人才可以流動到其它國家,以便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

在春秋戰國時代,有無數這樣的故事,一個諸侯國的人才流動到其它國家而成為傑出的治國能臣。

比如戰國時代的魏國就是人才大國,許多傑出的人才如商鞅、張儀、鬼谷子都時魏國人,但是魏國卻留不住本國的人才,魏國的傑出人才都跨“國”流動到了秦國、齊國等,等於為其它國家作嫁衣裳。

相反在天下一統時期,君主為了穩定統治,大多會加強君主權威,嚴格控制出格言論和異端言論,因此容易造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而且在大一統時代,人才再也不可能跨“國”流動,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君王決定鎮壓異己的時候,就決定了人才的命運,要麼終身鬱郁不得志,要麼就是身首異處,成為帝制皇權的犧牲品。

我們遍觀中國史書,可以看到,在分裂動盪時期人民和社會所遭受的慘重苦難可以說是史不絕書,往往是一場戰爭、一個軍閥的劫掠就會帶來空前的災難,更不用說延綿幾百年的分裂戰亂對社會生產力帶來巨大的災害以及無數生靈塗炭了。

中國歷史上一個長時間的分裂時代就有可能造成人口銳減百分之八十和九十,其災禍之烈,是我們今天難以想象的。

像是作者菌最近讀到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依然震撼於戰爭之慘烈、屠戮之殘酷和民生之痛苦。

可以這麼說,良政好於暴政,暴政卻好於無政府,全國一片混亂、一盤散沙的分裂割據是各種情況中最壞的一種。

在中國歷史上通常是這樣的當中央政府能夠有效節制地方政府,讓政令通行於全國的時候,國家就能夠安定;當中央政府無法有效節制地方政府以及政令無法暢通的時候,這往往也是國家分裂動亂的序曲。

地方政府橫徵暴斂,千方百計地巧取豪奪,惡化了國家和社會、國家和民眾的關係,同時他們卻可能透過腐敗網路和朋黨聯絡侵蝕國家的稅收來源基礎,損害國家財政實力,既造成國家財政收入和稅收汲取能力極端低下和不足的局面,又造成基層民眾對國家的強烈不滿,最後輸家是國家本身。

明末、清末和民國初年的局面都反映了中央和地方關係嚴重失衡的基本狀況。

即使是在太平盛世,地方勢力作大、割據一方,都有可能帶來巨大的災禍,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康熙時代的三藩之亂,大唐鼎盛時期安史之亂,只要認真解讀這些歷史事件都能看到中央和地方關係的影子。

翻開杜甫的詩集,每每能感到國家分裂動亂帶來的極為慘痛的結果和詩人的感時傷懷。

因此,我們在太平盛世時,當然可以神遊於春秋戰國的思想自由和文化燦爛,也可以沉迷於三國時期的壯懷激烈和智慧角逐,但是我們最好不要夢想回到那樣的時代,因為除了我們看到的濃縮在歷史小說中的傑出人物的故事之外,更多的恐怕是殺戮、動亂、戰爭、劫掠和屠殺,更多的是黎民之哀痛,社會之動盪,生活之困頓,古語說得好“寧為太平犬,不作亂世人”,講的就是這個深刻道理。

國家統一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在血與火、刀與劍、哀與淚中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中國人對大一統思想的嚮往和對國家統一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歷史發展中深刻教訓裡凝結出來的堅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不應該草率地批評這樣的民族凝聚力,並輕易地把這種凝聚力與“封建”、“專制”和“帝制”等劃上等號,而是應該在吸收前人寶貴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細緻考慮大一統中有哪些具體的問題,有哪些應該克服的弊端,哪些方面則是我們前行的根基,在中國崛起的新時代哪些方面可以為我們所用,並服務於中國現代化大業,而哪些方面應該結合新時代的制度建設和國際政治文明發展中的新元素來進行改造和創新。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