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說,書名也由《石頭記》改為《紅樓夢》,而且後四十回也一般認為是高鶚續成的。
高鶚宇蘭墅,別號“紅樓外史”,乾隆時進士,做過內閣侍讀,刑科給事中等官。
他根據原書線索,把寶、黛愛情寫成悲劇結局,使小說成了一部結構完整、故事首尾齊全的文學巨著,從此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並且《紅樓夢》在展開愛情悲劇的同時,揭露了賈、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腳朽和罪惡,這在封建社會的末期有其典型意義,它們是整個即將沒落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寫照。
小說的第四回寫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佔丫頭,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年,官府不敢究問。
金陵應天府尹賈雨村初上任不知內情,本想依法辦理,一個門子止住了他,並向他介紹了一通“護官符”的緣由:“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個私單,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勢極富貴的大鄉紳名姓,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也難保呢。
所以叫做‘護官符’”。於是賈雨村就“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事後又連忙修書二封給薛蟠的姨父賈政、舅父王子騰請他們放心。
“護官符”不僅深刻地暴露了當時官場、吏治的黑暗腐敗,而且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個封建社會里有著何等強大的政治勢力。
並且在這些貴族大家庭中間,賈府無疑是最有典型意義的,也是作者揭露和批判的主要物件。
從表面看,賈家似乎是個“昌明隆盛之邦,詩書簪纓之族”,實際在這個大家庭中充滿著罪惡,而且內部已經腐朽不堪。
封建主子們生活窮奢極侈,他們平日吃一種茄子,也要配上幾十種的佐料,辦一桌酒席就要花百十多兩銀子,甚至一席小小的“螃蟹宴”就夠“莊稼人過一年了”。
遇到有事如貴妃省親,秦可卿出殯,賈母做生日,那花起銀子來,更是象淌海水似的。
像是在第十八回中描寫貴妃省親時的那種窮奢極侈的情況,連貴妃自己也都感到“太奢華過費了”。
可能大家會有些疑惑,那就是賈府究竟靠什麼來維持這樣豪華的生活呢?
其實在作品早就告訴我們了,維持如此龐大的開銷,賈府主要是靠封建地租的殘酷剝削和放高刊貸。
也就是說直接承受他們殘酷剝削的是無數象黑山村農民那樣的佃戶。
這些佃戶用自己的血汗供養著他們,可是還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慾望。
比如在第五十三回寫烏進孝繳租,在烏進孝的帳單上詳細開列著各色物品的名稱數目,除實物地租、貨幣地租之外,還有從山珍海味一直到柴炭燃料在續作中有些篇章和片段寫得也還精彩,生動,如黛玉之死,襲人改嫁等。
但就總的思想和藝術成就來說,續作還是和原著有相當的距離的。
像是有些人物的性格就走樣了,特別是寶玉中舉和出家成佛被封文妙真人,以及賈府復興、蘭桂齊芳等描寫,顯然背離了原作的精神。
因此《紅樓夢》的版本,我們現在大致可分為兩個系統。
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統,題名《石頭記》,大都附有脂硯齋評語。曹雪片:逝世前的抄本,已發現的有三種,即“脂硯齋甲戌本”(1754),“己卯本”(1759)、“庚辰本”(1760),都是殘本。
其中“庚辰本”較完整,只缺兩回;這些抄本因為離曹雪芹寫作年代較近,所以比較接近原稿。
此外重要的脂本還有:甲辰本(1784)、己酉本(1789)和一九一二年有正書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
另一種是一百二十回本系統。上面已經提到的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排印本,是“程甲本”,第二年(1792)程偉元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有所增刪,再度排印,這是“程乙本”。
此後還有許多版本出現,但都和程本相近。
現在我們常見的兩種本子,一種是十九五五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所影印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它主要根據“脂硯齋庚辰本”。
另一種是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它主要根據“程乙本”。
至於《紅樓夢》裡的思想內容的話,因為《紅樓夢》和《儒林外史》出現於同一時期的所謂“乾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