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人一整天沒吃東西,玉珠命廚房熬的雞湯、銀耳羹、參湯……她看都沒看,任憑玉珠和晴嬤嬤怎麼說只是搖頭不語。
天剛擦亮,擔心母親的玉珠,就來到了秦夫人的房裡,聽說夫人一夜未眠,玉珠的心越來越沉。
秦玉瑾昨晚回到府裡時天已經黑了,他去看了看母親,盡管一再告訴她,讓她不必為此事憂心,讓她該吃吃,該喝喝,可秦夫人哪裡聽得進。她說只要事情一日不解決,她就吃不下喝不下。
心病還須心藥醫,秦玉瑾也無計可施。
只好叮囑晴嬤嬤和丫鬟,好生照顧夫人。
看著母親這憔悴的臉龐,玉珠的心裡十分不是滋味,打算去女媧廟為母親祈福。
經歷過上次那件事,秦夫人怎麼放心她出去,不過一想到太後若真的賜婚,女兒也沒多少好日子過了,只好由著玉珠去。
也罷,她很少出門,難得提出出去一趟。,權當讓女兒出去透透氣。
女媧廟就在城內,京中的夫人、小姐大多相信廟裡的蒼雲道姑,廟裡人來人往,一年四季香火不斷。
秦玉瑾一大早就出去了,秦夫人不放心她獨自出門,讓她多帶兩個丫鬟婆子。
母親總算願意說話了,玉珠哄著母親用了半碗雞湯梗米粥,這才帶著兩個丫頭並張氏出了門。
晴嬤嬤看玉珠只帶了三個人,攔住她說道:“小姐,夫人不是叮囑你多帶幾個人,要不奴婢再給您派幾個?”
玉珠笑了笑,“晴姨,不必告訴娘,免得她擔憂,這裡離女媧廟不遠,人帶多了麻煩。”
“小姐,您還是聽夫人的吧。”晴嬤嬤皺著眉頭。
玉珠莞爾一笑,“晴姨,你不必擔心,我去請注香許個願就回來,你好好照顧娘,看她想吃什麼。”
想起情同姐妹的秦夫人,晴嬤嬤對張氏叮囑一番,便趕去照顧她。
過了年玉珠這是第二次出門,她將簾子掀開一道縫,偷偷打量著外面的情況。
天氣回暖,街上人頭攢動好不熱鬧,玉珠心情大好。
就這麼一路走一路看,不多時就來到女媧廟山門前,半山上青磚灰瓦的院落,宛若一位與世無爭的道人,靜立在這碌碌塵世之中。
轎夫在山門落了腳,張氏和丫頭雨娉,一左一右扶著玉珠拾階而上。
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讓人身心舒坦,玉珠臉上的絨毛,在陽光的照耀隱隱可見。
如果說溫筠燦若三月桃花,那玉珠就如同深谷的幽蘭,清雅嫻靜、脫塵不媚的氣質,讓她越看越耐看。
廟前的場地很大,如雪的杏花爭先綻放,地上一層雪白的花瓣,給這道觀平添一抹風采。廟宇的屋簷下,不少乞丐在此曬太陽。
巨大的青銅鼎香爐裡燃著香,焚香繚繞,杏花隨風而飄,好一方人間仙境。
玉珠顧不得欣賞美景,在小道姑的指引下,直接去大殿給女媧娘娘金身敬香,乞求母親安康。隨後去後院,在那顆千年銀杏樹上,掛了祈福的紅綢。
綠葉婆娑,紅綢飄飄,好一副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