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陳敏嬌找上陳佳夕拍戲這事, 惹得許多人驚訝,作為《俠盜》的攝影, 歐陽攀更是主動朝陳敏嬌提出這個問題。
兩人本來在商量電影分鏡,歐陽攀突然出神片刻後轉移了話題。
“你確定要找她當演員?”
歐陽攀企圖從陳敏嬌的臉上看到猶豫和後悔,然而他失望了, 陳敏嬌的連眉頭都未有一動,只是提著筆在紙上寫著分鏡, 回他, “為什麼不可以?”
“你知不知她做了些什麼?”歐陽攀有些著急,他怕陳敏嬌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被人騙了去。
陳敏嬌好笑地看著歐陽攀, “我的大攝影師, 你能先把這分鏡商量完再說別的嗎?”
歐陽攀撓了撓後腦勺,尷尬笑笑,接過陳敏嬌遞來的紙張。上面正用鋼筆潦草地畫著一些圖案, 遠全中近特這些景別倒是看得清楚, 只是嘛——
“這,你畫的是女主?”歐陽攀皺著眉,小心翼翼地問, 唯恐打擊了人的自信心。
陳敏嬌理所當然地點頭, “你看不出來?”
歐陽攀看著面前紙上的火柴小人,只覺自己大概嘴角抽搐了起來。
他無話可說,拿過嶄新的白紙開始自己動手畫著。
“這個鏡頭, 你想要這個效果?”
陳敏嬌頷首,“我覺得這種情緒下,這個鏡頭最能夠展現出我想要的效果。itger可以做到這樣拍攝吧?從鏡子裡。”
“嗯,這樣拍是沒問題的。”
兩個人開始了細致的討論。
拍電影,當導演這件事,不是看過一些電影就會拍了。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可當導演這事,就是盡管你吃過一百頓豬肉,好的壞的,老的嫩的,臘的鮮的,當你真正要開幹的時候,連畫一頭豬都難。
一部電影起碼九十分鐘,而導演需要籌劃出,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鏡頭,有時候甚至需要精細到分秒。導演還需要與攝影師一起考慮畫面的構圖美感,考慮攝影器材與演職人員的距離,並且適當利用焦距來調整距離造成的畫面落差。在一個鏡頭中,前景是什麼,後景是什麼,景深處是動是靜,要怎麼安排都是一個接一個的大問題。
按照以前,歐陽攀絕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以前拍片,哪裡會在開始前想這麼多?不外乎就是扛上機器開拍,臨死有了靈感,打個響指,通知全組,開始變動。
武俠片除開分鏡這一個普通電影都有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致命問題——動作戲。
為此,陳敏嬌特意拜託歐陽攀和她一起尋找武術指導。
她想要這一個方面下狠功夫。
這個時代的好萊塢動作片,都爛得差勁。花拳繡腿地打來打去,你一拳我一拳,好似醉酒後壯漢群聚,互相揮拳,但也互相把拳頭從人臉頰蹭過,軟綿綿的,看上去沒有勁道,不爽。
為什麼動作戲好看?觀眾圖的就是一個爽字。一種大汗淋漓的痛快,一種宣洩暴力的慾望。
好萊塢的動作片是從九十年代開始崛起的,亞洲遇到金融危機,連帶著香港這座城市都開始衰敗,香港電影更是受到影響,一大批香港動作導演開始走向海外謀求出路。
廣受推崇的暴力美學導演昆汀的殺死比爾是卡在兩個世紀交換之際拍攝的,其中融入了大量了東方武打元素。
不能不說,他沒有受到香港動作電影導演的影響。
因此,為《俠盜》尋得一個優秀的武術指導,是當務之急。
若是要隨便找一個,當然好找。七十年代的香港龍虎武師一天跟一組能有兩百多元的收入,跟個十天半個月,就可以抵得上普通人一整個月的工資了。這樣待遇不錯的工作,當然有得是人去做。
可陳敏嬌要的是精益求精。
她對武俠好似擁有執念,現在她自己需要拍這樣的一個片子了,必然也是要更加認真的。
華夏的武俠電影起源的早,二十年代就已經有了苗頭,緩慢成長著。不過後來,日本入侵,國家進入特殊時期,內地政府開始強制禁止武俠片的拍攝和放映,題材轉為抗日和愛國。而正是這樣的規定,讓許多武俠愛好者開始棲息香港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