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八章 熱情

大梁的治下迎來了第一個收穫的季節。

類似鄭家莊這樣的村子僅一次收麥就超過往年全年收成的不在少數。

不僅僅是這些租種‘官田’佃戶感到震驚,就連那些被新提拔上來的大梁官員都覺得這是祥瑞是神蹟。

當初杜昱從現代時空收購大量的改良種子和化肥,並且將梁山泊那些懂得現代化種植的農夫擢升為農業官員指導耕種,目的就是這個。

一個新王朝的建立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豐收,在這個萬事萬物都要蒙上一層封建迷信思想的時代是收穫人心最好的手段。

要想快速的將大梁的佔領區消化吸收,走百姓路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選擇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確能在一開始快速收攏人心,可那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如同趙宋一樣根本抑制不了士大夫階層,反而成了人家傀儡和代言人。

拋開長遠的影響不談,單說目前的結果就足以讓大梁治下的百姓心嚮往之,對整個河北東路的百姓來說,現在心中只有大梁沒有大宋。

像鄭家莊這樣全村收益的民眾更是對官府熱烈擁護,鄭山甚至將自己的大兒子鄭小安送到軍營這種參加了大梁軍。

對那些當初選擇按照舊曆來種植的百姓,大梁的官府也在第一時間出了公告,讓他們稍安勿躁日後再種莊稼的時候一定要聽從農官的指導,並且保證日後高產種子不分官田還是私田,任何人都能實用。得到了官府的承諾,那些百姓這才把心放到肚子裡去。

有些‘聰明人’此時也看出大梁的前途和潛力,原本那點小心思立刻收了起來,一些人開始把家中的孩子送去參軍,希望自家後輩博一個前程。

普通的百姓如此,那些大小家族也相差無幾。

就拿滄州城的孫家來說,當初家主孫義第一個向大梁投誠,也是狠下心拋棄了家族的一部分利益的,在大梁新政的硬性規定下他們家族的佃租收入少了一大塊。

好在他投降的快,杜昱又想樹立一個典型,於是便將孫家的鐵匠鋪劃為官府的合作單位,可以承接修理鎧甲兵器之類的活計。

孫家在這方面的得到的補償不但超越了佃租,還使得家族的產業上了一個臺階。

更讓孫義感到慶幸的是,為了向大梁義軍表忠心他將兩個侄子和有些迂腐的大兒子送到了大梁軍中做事。

沒想到的是這三個孩子得到發展的平臺之後居然一飛沖天,大兒子孫如忠已經做到豹滔軍的軍需官之職。

做事一絲不苟且嚴守本分的孫如忠深得豹滔軍的主帥許貫忠的欣賞,幾次擢升他的官職是越做越高。如今孫義再也沒有小看大兒子的想法了,家主之位肯定是位高者得。

兩個侄子孫如會、孫如晉為人機敏,做事靈活性和變通性較高,如今在滄州知府程雷的手下做事,混得也是風聲水起,連帶著孫家都風光無限,儼然成了滄州城中新崛起的大家族。

官府提倡新式耕種法的時候,孫義在侄子的提醒下主動參與,當初只想做個表態,沒想到自家的幾百畝麥田竟然能有如此大的收穫。

現在大梁的官府發下通告,宣佈對新收的麥子統一收購,孫義更是主動將自家多餘的糧食送過來販賣,再次做了滄州城的表率。

當然得到的好處也是實打實的,官府並沒有因為豐收就壓低糧食的價格,相反用的是比往年行價還要高一點的價錢進行收購,而且不管糧主是大家族還是佃農都平等視之。

此外孫義還遇到一樁美事,那就是滄州守軍的將軍谷林看上了他待字閨中的大女兒,已經派人過來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