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傳信人的描述, 陸家族人們都能想到陸二郎中舉時的盛況。
頓時激動的不行。
這可是祖墳上冒青煙兒的大好事啊。
尤其是七爺爺這些老人們, 笑的都落淚了。
大家都明白, 族中出一位舉人, 對於陸家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時人都是族群而居, 陸家族群在整個青山鎮來說, 不算最大的,也不算最少的,青壯數量只能算是一般。以前與人發生齟齬,或許還會吃虧, 但從今以後, 在整個青山鎮來說, 基本上是無人會招惹了。
對於讀書人, 尤其是科舉入仕的讀書人, 人們總是懷著一分敬畏心的。
當然了,族人得到這層庇佑, 也不會主動去惹事,反而會為了維護陸二郎的名聲, 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備了滿滿一籃子的東西, 笑著送走傳信人, 七爺爺把陸家人都召過來,就說了:“有二郎舉人身份庇護,以後裡正對咱們都會十分客氣,咱們不能任人欺負,但, 也不能仗勢主動去找茬。以後,要是誰做出仗勢欺人,給陸家、給二郎抹黑的事情,那就別怪我不念親情了。族裡出一個讀書人不容易,咱們得二郎庇佑,可不能給二郎拖後腿啊。”
七爺爺這樣說,族人們紛紛點頭,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沒有二話,一連聲應是。
見此,七爺爺才重新有了笑影兒,對陸大郎道:“大郎,二郎雖然不在府城,但咱們族裡接到訊息,肯定要去那邊看看的。左右現在不是農忙時候,你和柱子大牛他們,就去一趟。石頭在學堂走不開,就交給我們,肯定給你們照顧的好好地。”
親弟弟中了舉,陸大郎歡喜的不行,定然是要去一趟的,連忙應了。
李氏得知訊息,也是真心高興。
家裡添了五十多畝地,小佳也託人在府城照顧著,如今李氏對二弟二弟妹感激的不行。
聞聽陸大郎第二日一早就出發,李氏趕緊收拾了行李,又從菜園裡摘了好多自家種的菜,備了幾籃子家裡的小吃。
夫妻倆把石頭交給七爺爺七奶奶一家幫忙照顧後,就坐上牛車,跟著村裡人一塊到府城去了。
一行人是兩日後到的府城,到的時候,面館已經收拾出來了。
雖然沒開張,可面館外頭卻已經設了兩條長桌拼接在一塊,上頭用小碗成了數十碗麵,由兩個婦人分發給排隊等候的人食用。
這兩個婦人正是陳娘子和梁大嫂。
兩人做面都是一把好手,那晚定了選單上面條的種類後,第二日開始,寶如便讓兩位廚娘試做了。
勁道的面條,配上寶如熬製好的醬料,那叫一個香啊!
反正這會兒,面館外頭已經站滿了人,不過大家還算理智,全都安安靜靜排隊,竟然沒有擁擠的狀況發生。
李氏來了好多回,不像其他幾位都是頭一回到這邊,一眼就看出眼前這個鋪子,怕就是之前寶如提到的面館。
只是,這不是還沒開張嗎?怎麼倒賣起面來了?
李氏滿頭霧水地下了車,也沒心思細究,院子裡齊氏寶如聽到動靜,已經迎出來了。
牛車上下來的人齊齊喊人。
齊氏笑道:“就猜到你們這兩天會來,快快快,屋裡坐。”
說著把人讓進去,又招呼著大郎他們將牛車在院子裡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