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小業的他們如何能拿得出幾億港幣跟徐存競爭?
所以,那些有眼光的電影公司老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夢工廠院線吞併了邵氏院線。
在邵氏的遺產中,除了邵氏院線之外,最大的兩筆遺產就是——清水灣片場和大量的影視人才。
不過——
這兩筆遺產外人就只能吃tvb吃剩下的了——清水灣片場被邵氏兄弟租給了tvb,邵氏兄弟的部分員工也轉籤加入tvb。
但是——
話又說回來,連連受挫的tvb吃下清水灣片場倒是沒什麼,但想全部吃下邵氏兄弟的員工卻是萬萬不可能的——等有技術的電影從業者被tvb簽下之後,仍有一千多人沒有著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其它電影公司磨拳檫掌準備前去邵氏影城挑挑揀揀之際,夢工廠影視城出動了四十輛大巴車將所有邵氏兄弟的員工都拉到了夢工廠影視城進行集中挑選。
等夢工廠影視城挑完了,一千多名邵氏員工就只剩下了一百多個老弱病殘。
如此一來,在解決了夢工廠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的同時,徐存也難免會落下吃相太難看的口實。
好在——
徐存只要人,不要邵氏的電影拍攝器材。
這樣,那些新生的電影公司才能以超低的價格買走大量邵氏的電影拍攝器材,算是在邵氏停產這個大事件中佔了些便宜。
不過——
雖說邵氏兄弟停產了,但並不是說邵一夫就徹底告別影壇了。
上一世。
邵氏停產之後。
邵氏兄弟仍在八六年推出了很賣座的《南北少林》。
八八年,邵氏兄弟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組大都會電影公司,由方怡華負責,創業作為《撞邪先生》。
之後幾年,大都會年產量僅有兩到三部電影,成績平平。
進入九十年代,大都會集重資拍攝了《賭城大亨》、《審死官》、《濟公》、《回魂夜》、《赤腳小子》、《十萬火急》等群星雲集的影片。
九七年,邵一夫重打“邵氏兄弟”的旗號,翻拍了張徹導演的《馬永貞》,之後又有劉家良執導的《醉馬騮》等,然而卻未有突破,這間老字號電影公司再度沉寂。
零九年,根據tvb熱劇《學警狙擊》改編的電影《aughinggor》,再次打出了“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口號。
一零年,tvb群星,在曾智偉的帶領下,拍攝了《七十二家租客》,儘管電影本身更像tvb臺慶而非邵氏影片,但它卻在合拍片大潮下,因接近本土民生而使票房再度豐收。
一一年,曾智偉繼續聯合無線群星拍攝《我愛香港》,票房大勢未衰。
所以說,邵氏雖然停產,但邵一夫對電影熱忱卻未消盡。
套用《終結者》中最經典的那句臺詞:
“iibeback!”——邵一夫。
……
(未完待續。)
喜歡重生之大娛樂帝國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大娛樂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