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章 兩大農具

說起來還是陸安珩老家那奇葩方言的鍋。

後世的農村, 如同陸安珩外婆家種了水稻的, 在高科技機器還沒出現時, 基本都會有兩樣比較簡單的人力神器幫助提高生産力。

其中有一樣, 就叫做打穀機。

這玩意兒就是專門用來將稻穀從禾苗上分離出來的, 操作簡單易上手, 兩個成年人就能搞定。手腳麻利的,一天打上兩三畝地的水稻完全不是問題,效率特別高。

陸安珩為什麼會記得這麼清楚呢?就這要追尋到他老家謎一般的方言了。

嗯, 在陸安珩老家,打穀機的方言發音竟然和打火機一模一樣, 以至於當年還是個小豆丁的陸安珩完全傻傻分不清楚。

每當聽到媽媽和舅舅他們商量要把打穀機抬到田裡去時, 當時還是三頭身的陸安珩就是一臉問號,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打火機這麼小的東西還要用抬的。

小孩子的好奇心都是很旺盛的, 本著不懂就問的原則, 陸安珩實在沒忍住,對著外婆舅舅親媽一眾長輩們問出了自己的困惑, 成功笑趴了一群人。

就算是後來長大了, 陸安珩親媽還偶爾拿這事兒打趣他呢。

所以陸安珩對那個讓自己丟了大臉的打穀機記憶十分深刻,後來還特地研究了一下打穀機的構造, 又被親媽嘲笑了一回, 說是現在科技發展了起來, 農民們種地都開始廣泛使用機器了,這種人力的打穀機早就慢慢退出了鄉野田間,就快成為歷史了。陸安珩就算研究出了個一二三也沒什麼大用。

事實證明做人不能太鐵齒, 陸安珩回想著上輩子親媽的話,真是覺得人生真是處處有驚喜,現在不就能用上了麼。

也是因為老式打穀機的的構造比較簡單,所以陸安珩過了這麼多年還記得。

整體來看,老式打穀機的外觀有點像一個長方形木箱子,頂上沒有封蓋。外面三方全部由木頭圍成,一方底下有個長踏板,裡頭靠近踏板這一方的,是一個鐵和木板做的滾筒,除了滾筒外,裡面什麼也沒有,剩餘空間比較多。

滾筒的木板上還釘上了粗鐵絲。鐵絲也有講究,要把差不多兩個手指長的鐵絲弄彎,兩頭都得釘在木板上的同一位置,最終的形狀類似孔雀舞的手勢中,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的那個眼睛的形狀。

滾筒與木板之間有間隙,使用時,兩個人同時踩動踏板,讓裡頭的滾筒轉動起來,然後就可以一邊踩踏板一邊拿著稻杆,將有稻穀的那一頭放進木板與滾筒的間隙中。藉由滾筒轉動的力量,木板上的空心鐵絲就能飛快地將稻穀與稻杆分離。

分離出來的稻穀就會落在打穀機裡頭空出來的空間裡,等到稻穀都分離開來了,農民們便將手中的稻杆扔到一邊,繼續撿起一旁的新割下來的稻杆繼續將穀子打出來。

打出來的還會有些小稻穗啥的,可以等到曬穀子的時候再收拾一回。

相比起這個年代大部分還是用手打的脫離方式,打穀機真的算得上是農具神器了。

陸安珩都有點後悔自己想起來的太晚,要是早點做出來打穀機,不知能讓這個時代的農民們節省多少力氣。

還有一個是用來分離曬幹後的稻穀和糠的工具,叫做農用手搖風車。

這個神器是要等到稻穀曬幹後,準備收進專門裝門放稻穀的大木櫃子裡時才會有的最後一道工序。

打完曬幹的稻穀中,有不少是隻有殼沒有米的糠,除非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否則很少有人會直接吃糠,所以要將糠和穀子分離開來。

另外,陸安珩還聽外婆說過一嘴,說是糠混在稻穀中沒篩出來的話,日後要碾米的時候便會吃虧。因為裝有碾米機的人家,是按照稻穀的重量來收費的,如果糠多了,自然就虧了。

老一輩都是苦過來的,總是什麼都要算得精細,半點都捨不得浪費。

恰好這個手搖的農用風車就能比較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

老式的手搖農用風車幾乎全部都是用木頭做的,以造型有點類似一隻簡筆畫的鳥,當然,要放大無數倍,沒有嘴和尾巴。前半部分是圓形,後半部分是鏤空的長方形。以這年頭兒的木匠技術水平來說,完全能做出來。

風車的高度大概比人矮半個頭,頂部做成一個倒三角的椎體樣式,是用來倒穀子的地方。

“鳥”的眼睛部分,是鏤空的圓形,裡面用四塊木片做成了長方形的扇葉,中間嵌了一根小鐵柱,一直延伸到外頭來,作為搖風車的手柄。使用時,只要握著這個手柄畫圈就行。

長方形那部分的下方,兩邊一前一後都有一個開口向下,類似簸箕形狀的出口,分離出的穀子便是從兩個口子裡出來的。分離糠谷的時候,一般會在這兩個出口下方一邊放一個籮筐,用來裝穀子。

手搖風車也需要兩個人合作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分離穀子和糠的工作。一個人負責用簸箕裝滿稻穀,從風車頂部的倒三角椎體裡頭倒進去,另一個人則負責搖動手柄。在重力的作用下,曬好的稻穀就能這麼簡單的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就是重量最輕的糠,在風車裡頭扇葉的風力下,糠皮便會從風車鏤空的尾部飛出去。

陸安珩還記得,小時候外婆他們準備用手搖風車時,總會特地叮囑自己不要站在風車後面,以免被糠皮糊一臉。

從兩個不同出口出來的穀子也有滋味的差別,靠近手柄那一方的,都是稻殼完完整整的穀子。略微比靠後的那一方,出來的穀子有一些就會是脫了點殼,不太完整的。

以往陸安珩還沒覺得這兩樣東西有什麼了不起,畢竟後世科技飛速發展,已經有更省力,效率更高現代化的機器代替了這些老式農具。都是要被淘汰的東西了,自然也不會讓陸安珩生出什麼感慨來。

然而這會兒一想,陸安珩便不由自主地為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所折服。放現在來看,打穀機和手搖風車絕對是天才式的設想了,不知道能為農戶們省下多少力氣。

這麼想著,陸安珩瞬間就來了精神。這兩樣東西的構造還算簡單,陸安珩便立即滾去書房開始畫圖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