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是後面這句話,趙蒙更加不敢說話了。他對於廚房裡的一切事情都深痛惡絕,更何況是做飯這種一聽就頭大的事情。
見趙蒙老實了,王氏才問:“香椿都用了?”
“沒呢,拌一道涼拌用不了多少。”趙鶯鶯本來在對趙蒙眨眼睛,聽到王氏的問話,立刻答道。
王氏‘嗯’了一聲,道:“待會兒中午也做一個,然後把老鄉那裡買的螺獅收拾出一些來,給送到隔壁王奶奶家。這些日子受人家照顧多,鄰裡交往本來就該有來有去。”
趙家自從搬到新家之後,鄰裡十分和諧,特別是隔壁的王婆子三天兩頭送一些東西。那些東西都是不值錢的,譬如說今天的香椿,這值什麼?難得的是這一份鄰裡情誼!
投桃報李,人家這樣,趙家自然要有所表示。特別是王氏這個人吧,雖然依舊對王婆子家有些顧忌,但不願欠人人情的性子在。於是王家送來什麼,她轉頭就要送還一些什麼。
這不算什麼,趙鶯鶯自然應了下來。
吃完早飯,趙家一家人就算是正式開始一天了。趙吉到後面的院子,和潘師傅以及趙蒙等幾個打下手的開始工作。
趙吉也算是比以前歷練出來了,常常在幾個布莊老闆那裡走動。到不了溜須拍馬的地步,卻也是會伏低做小,幾次人情使上來,總能攬到一些活計。現在家裡的染坊早就不同以前,如今是主要做布莊的生意,街坊鄰裡的不過是兼著做而已。
王氏則是坐定在織機前面,她認真織綢,而且考慮等到家裡攢些錢後就買一架新的織機,到時候趙蓉蓉也和她一起織。趙蓉蓉現在織綢的手藝還算不錯,卻沒有到熟手的程度,還是需要歷練。
雖然現在看來,趙蓉蓉將來結親的人家必定是殷實人家,媳婦大可不必掙錢。但王氏‘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思想一直存在,不論怎麼樣,還是想讓趙蓉蓉精熟一門餬口的手藝。
方婆子則是在家裡擦擦洗洗之類,現在家裡房子大了,需要打掃的地方就多。趙鶯鶯一家,從最上頭的方婆子起,到最小的趙鶯鶯他們這些小孩子,都是極愛幹淨的。用外面的話來說,那就是爽利人。
這樣一來,如何看的了家裡不幹淨,於是每天打掃就是一件大事。
趙芹芹還小,盡可以出去玩。只有趙鶯鶯和趙蓉蓉,不像往常一樣去做女紅,而是搬了兩個小馬紮坐在廚房前的廊子下收拾螺獅。
‘清明螺,賽老鵝’,這是一句俗語,而現在正是清明時節,正該吃螺獅的時候。偶爾也能看見有螺獅在菜市場裡發賣,這玩意十分便宜——主要是來的容易。也正是因為便宜,一般人也懶得弄,所以菜市場上不多,要運氣好才能遇上。
前幾日早上買菜顯然就是運氣不錯,反正王氏一見就趕緊買下了。
螺獅買回來不能直接就處理,應該養在清水裡滴菜油,就像養魚吐沙一個道理。上次一買回來王氏就這樣做了,所以趙鶯鶯今天處理起來格外簡單。若是喜歡嘬著吃螺獅的,只要洗幹淨外殼,到時候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不過要是送人,這樣就顯得有些怠慢了。所以趙鶯鶯幹脆燒了一鍋熱水,把螺獅燙過,然後又竹簽把螺獅肉挑出來。
這是一個技術活,一開始的時候趙鶯鶯做的很慢。不過她到底是心靈手巧的,不一會兒就抓住了訣竅,和趙蓉蓉做的一樣好了。等到螺獅肉都挑了出來,趙鶯鶯分出一半,這就是之後準備送人的。
中飯之前趙鶯鶯又做了一回小磨麻油拌香椿豆腐,把這道涼拌菜和螺獅肉都放進了一個小食盒裡:“姐,我去給王奶奶家送東西去了!”
一開始的時候王氏根本不放心自家孩子去隔壁走動,每次和王婆子家交往都是她出面,或者方婆子出面。不過不間斷地走動下來她總算放心了,像是這種送個東西的小事也能讓孩子去了。
不過趙鶯鶯去得,趙蓉蓉是絕對去不得的。因為趙蓉蓉年紀越來越大了,需要避諱的場合也就越來越多。而趙鶯鶯呢,她才八歲,書上說男女七歲不同席,也就是七歲開始就應該講究一些了。
但那是書上說的,現實生活中,小孩子往往長到十一二才有講究。八歲絕對還是個什麼都不用忌諱的小孩子。
趙鶯鶯敲門之後就有小丫頭來開門,這小丫頭才八九歲,趙鶯鶯認識她,知道她叫小紅。小紅一見是她,立刻讓她進來:“鶯姐兒是來找我們王奶奶的吧!”
小紅這樣的小丫頭這個宅子裡還有好幾個,年紀有大有小。大的不過十四五歲,小的才八九歲。她們都是王婆子買來的,或是伺候宅子裡她和她兒子王大,或是和其他幾個婆子孃姨伺候那些‘金貴’的女孩子。
趙鶯鶯點點頭,就提著食盒去見王婆子:“王奶奶,我娘讓來謝您早上著人送來的香椿。這裡有我家家常做的麻油拌香椿豆腐,還有一點兒老鄉那裡買的螺獅,都是收拾幹淨了的——不值什麼,您吃個新鮮味兒就是了。”
食盒裡有一盤子清清爽爽的涼拌菜,一包收拾過的螺獅肉,果然都是幹幹淨淨的。王婆子慈祥的就像是個老祖母,和她平常管教自家養著的女孩子完全不同:“我說是誰,原來是鶯姐兒!”
“你娘和你奶就是太客氣了,一點子香椿還記得回禮!”說著親自去看那食盒裡的兩樣。吩咐小紅:“去,讓張廚娘把這螺獅收拾出來,和這菜一起上桌,給大爺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