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刺繡有無數的流派,按理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應該很難分出個高下。其實不然,當世最受推崇的是江南顧繡。這是江南名門顧家女眷的刺繡,而江南顧家本就是世家大族,女眷們刺繡並不為錢財,只為了陶冶性情,就好像文人揮毫作畫一般。
求的是極精極雅,極具文人風情。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極其受到富貴人家的追捧。只不過顧家女眷本就不是拿這個掙錢,只不過用來作為贈送親友的禮物罷了。外人輕易不能得,於是物以稀為貴,更加值錢了。
這種風氣影響了所有賣繡品的繡莊,最頂級的繡品都是想顧家繡品學。
趙鶯鶯微笑不語,上輩子在皇宮裡不允許學寫字,但是畫畫之類是準的。何況她為了研究刺繡,這也是必學的。她在這上面有天賦,再加上教導的都是舉國最好的繡娘,並不比一些國手畫師差到哪裡去呢。
掌櫃的贊過之後就開始研究趙鶯鶯畫的這兩個花樣子的意思,他們平日裡就常常和這些打交道,按圖索驥得出意思倒也容易。當即笑道:“鶯姐兒好巧的心思,這兩個倒是都極適合!待會兒我就讓人把這花樣子給老太君送過去,看看是要哪一個。”
說是這麼說,掌櫃的心裡未嘗不清楚,恐怕人家會兩種都定下。這樣想著,拿起花樣子又問:“鶯姐兒,這花樣子也給繡莊畫一份兒吧,這也算是新花樣了,等你繡完了之後我就讓繡莊的繡娘繡一些,想來好賣。”
鶯姐兒自然答應下來,其實掌櫃的不和趙鶯鶯說,也已經記住了這個花樣子,回頭和畫師一說,畫出一個差不多的也容易。這時候和趙鶯鶯說,已經是很尊重趙鶯鶯了。
於是掌櫃的忙讓小夥計捧來筆墨顏料紙張之類,一同來的還有一些禮物。掌櫃的笑著道:“我們這裡是繡莊,也就是拿這些‘土産’謝一謝鶯姐兒你了。”
趙鶯鶯瞟了一眼,一些是自己平常用的繡線、絲繩之類,並不值錢,至少相對於她的繡品來說,幾乎不值錢。另外一些好一些,是四匹素色綢絹,都是迎來刺繡的好料子,加起來也值兩三兩銀子了。
心中暗贊掌櫃的會做事,其實他不拿什麼禮物也不打緊,這種繡娘畫的花樣子其實很難說值錢。就是專門畫這個的畫師,一副也賣不到一兩銀子。但是人家專門給自己送這樣的禮物,這就讓人心生好感了。
趙鶯鶯這樣想著,手上畫花樣子就更用心了。
掌櫃的本在看趙鶯鶯畫花樣子,但是旁邊的小包袱吸引了他的注意。那個包裹著趙鶯鶯《妙法蓮華經》的包袱從外表看當然看不出裡面裝的什麼,等到趙鶯鶯將花樣子雙手奉上的時候,掌櫃的好奇道:“鶯姐兒帶的什麼好東西?出門送花樣子也要帶著。”
趙鶯鶯將包袱放在小桌上,笑著道:“我前些日子同掌櫃說過的,快繡完的一副佛經。昨日最後收針了,拿到繡莊這裡來,想請掌櫃的幫忙代賣。”
繡莊除了自家自産的繡品和收購來的繡品外,也會代賣一些做的極精的繡作,中間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而已。
掌櫃的有些驚訝,不過也沒有多想。趙鶯鶯有人下訂單做活計應該過的很滋潤,這時候卻冒風險自己繡了繡作出來,確實有些讓人不解。不過想到趙鶯鶯年少就有這樣的技藝,自信於技藝,並不怕賣不出去也很正常。
而且佛經這種東西向來是繡莊銷路最好的一種繡品。
只不過這種輕松的神色只維持到了開啟繡作的前一瞬,一寸寸展開,最終兩尺見方的繡品也沒有多大。但是其中手藝精湛,並不能用言語道盡。掌櫃的是想摸一摸靈山佛像,只不過又不敢。這種精細作品用的絲也是極細的,一不小心的有可能勾花的。
“哎呀呀,哎呀呀,我今日才知道什麼叫做巧奪天工!”掌櫃的震驚之色可見一斑。
趙鶯鶯卻不說話,其實這繡作是她投機取巧了的。其中手藝固然精湛,但是難得的是想到這個樣子。因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所以一時驚為天人而已。
掌櫃的仔細看佛像面目,眉毛都纖毫畢現,忍不住問道:“鶯姐兒這裡到底是用了多細的絲?實在是不敢想,不敢想啊!”
趙鶯鶯抿嘴笑道:“一根絲線我分了八次,所以是二百五十八分之一毛。”
趙鶯鶯說的輕描淡寫,但是掌櫃的何等了解這個行當,當即吸了一口氣:“如今鶯姐兒已經能分線分八次了?了不起,了不起!我們繡莊我曾聽過的最厲害的一個繡娘,能做到這一步,也是十六歲之後的事情了。”
“我一般也只能分上七次,八次的話不一定能成,所以繡這裡的時候廢了許多絲線。”趙鶯鶯想起那時候分線分的頭都大了,只能苦笑。不過也不能說是毫無收獲,畢竟經過這一次,她的分線的能力越來越接近上輩子了。
掌櫃的見到這佛經之後立刻心中有底,與鶯姐兒道:“之前程府的管事還和我說要採購一批繡品,其中就包括了佛像、佛經等,說是他們老太君篤信佛教。還說了,只要東西滿意,價錢是隨便開的。那些東西我陸陸續續已經從繡莊裡挑好了,只不過一直沒有找到一樣可以壓場子的繡作。如今有鶯姐兒這間,這才叫萬事俱備!”
掌櫃的說程家,卻沒有說哪個程家。而這種不說其實就是一種說明——在揚州這個地方,只有一家姓程的不需要明說,那就是鹽商之首的那個程家!南程被查,家裡都是搬山填海一樣的銀子!
能有這樣的買家趙鶯鶯是高興的,這也是她為什麼願意付出高額的抽成也要請繡莊代賣。說到底繡品這種東西不當吃不當穿的,能有什麼價格全看買家能出什麼價錢。
趙鶯鶯自己沒有人脈,若是推銷這佛經,能賣給誰家?賣的出去就是好事兒了,至於價錢,那一定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數字。換成大繡莊出面就不一樣了,他們常年和一些豪門大戶的府邸有交集,在這種頂級繡品上,自然有自己的人脈。
趙鶯鶯笑著點頭:“那便多謝掌櫃的了。”
兩人簽訂了代賣文契,雖然兩邊已經很熟悉了,但是各種文契是總不會少的。這是大繡莊做事情的規矩,趙鶯鶯也覺得這很好——先小人後君子,或許開始看著不好看,但是保證了日後局面並不會鬧到更難看的地步。
簽下文契,趙鶯鶯便帶著掌櫃的送的禮物離開了。趙鶯鶯並不知道自己的《妙法蓮華經》到底賣的有多順利!當天下午掌櫃的就把所有準備好的繡品送到程家府上了,當時程家老太君就在禮佛。
底下人說讓老太君挑一挑,要是不好就讓繡莊換更好的——這就是笑話了,繡莊對於程家這種客人那裡能不盡心,必然是拿的最好的了。
老太君看前面的時候還好,直到看到佛像佛經才算是有了些精神。前面看了幾樣都覺得還可以,便道:“這是家裡常拿繡品的彩秀坊了吧?到底是上百年經過了改朝換代都能屹立不倒的老店鋪,就是比一般的新鋪子強!”
負責拿繡品的買辦大喜,知道這是老太君稱贊的意思,而稱贊繡莊找的好,也就是在說他做的好啊!
直到最後《妙法蓮華經》老太君不說話了,愣了一會兒神才道:“快快,把經文請近一些。”
東西拿近了之後程老太君擊節稱贊:“好巧的手藝!如今繡娘也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手藝江南也不多見了!羅媽媽,先把這卷《妙法蓮華經》供到佛前去。”
所有的一切都很滿意,繡莊送來的東西並沒有送回去。這樣的話,過些日子到了年前就要向繡莊支銀子。至於正高興的程老太君,她買下繡品的時候顯然沒有想過銀子的事情——實際上對於她這樣的老太太來說,世間一切能用錢買來的東西,也就是一個數目了而已。
即使這是一個趙鶯鶯一開始沒敢想的數目——做了半輩子繡品生意的掌櫃的顯然要比趙鶯鶯更瞭解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