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一路回來的時候趙鶯鶯是和大伯趙貴一家一起的, 一路上趙萱萱不說話,還是趙苓苓嘴巴不停。

“鶯鶯姐, 今天蓉蓉姐可真好看啊。”新娘子再揭完蓋頭之後就在內房裡由著男方家裡女眷看, 要是不好看那可掉面子,可要是好看,後面就有人贊龍閔宇有福氣, 龍二爺和龍二夫人有眼光。

藉著這個空,趙鶯鶯這些姐妹也進去看了新娘子。趙蓉蓉今日穿的是大紅喜服, 頭發梳的光可鑒人——梳頭孃的手藝很好,頭發堆成高高的發髻。上面有各種首飾, 最主要的當然是龍家送來的金釵和趙鶯鶯家陪嫁的金首飾。

在趙鶯鶯看來, 趙蓉蓉今日臉上厚厚的粉、厚厚的胭脂並不好看, 還不如她平常的樣子呢!可是在趙苓苓這種小姑娘來看, 擦粉塗脂、插帶貴重首飾的趙蓉蓉卻是十分美麗的。

對於這種話, 趙鶯鶯心裡不認同, 但嘴上卻會贊同——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大姐的婚禮,喜慶才是最重要的。而從喜慶來看, 趙蓉蓉確實很好看。更何況趙苓苓說的是好話,她有什麼不樂意的呢。

趙苓苓笑嘻嘻道:“姐夫笑的嘴的咧到腦勺了, 真是的,以前難道沒見過蓉蓉姐?”

當然見過,只不過以前是以前,現在卻是自己討到手的媳婦兒,這能一樣嗎?

又說了幾句調笑的話, 趙苓苓忍不住問趙鶯鶯:“鶯鶯姐,我看蓉蓉姐陪嫁了好些綢緞布匹的,用的完麼?”

二十四抬的紅嫁妝送到龍家,分給龍閔宇的兩間房子都快放不下了!有些嫁妝都擺到了屋子外面的廊子裡。當時龍家人的臉上紅光滿面,來的客人也贊,這顯然是長臉了。

二十四抬嫁妝裡面,除了內外房的傢俱,其他的都是紅槓箱裝著的。這時候開啟來看,既有鍋碗瓢盆這種普透過日子的器皿,也有脂粉頭油這種。所謂嫁妝麼,就是事無巨細!聽說有錢人家會把女兒今後用得著的東西都帶上,示意不用婆家的一針一線。

這個所有東西包括了死後穿的壽衣和使用的棺材!

一般人家當然沒有這種力量,趙鶯鶯家也沒有。不過盡自家的力量,還是盡可能周全了。

不過所有嫁妝裡最吸引人的還是那幾樣,金銀首飾和尺頭布匹——其實壓箱銀子才是大家猜測最多的。不過這個往往是不給人看的,大家也就只能自己暗自猜測了。另外還有房宅土地也很吸引人,只是趙家這種人家陪送不來,那也就算了。

趙家的首飾大多在趙蓉蓉身上,大家看了也是贊嘆的,又看陪送的還有一套銀的。曉得這是平常可以使用的,算是很用心了——金的可以重要場合用,銀的就家常和喪禮的時候使,這確實是有心才能注意到的。

至於說趙苓苓提到的布匹,確實有這件事。趙家陪送的其他東西雖然體面,但都沒有超過自家的層次。只有布匹尺頭不同,只不過這也是事出有因。

當時小定的時候龍家就送了綢緞和布匹,下聘禮的時候更不含糊,總共是彩緞八端,棉布十二匹。而王氏是做什麼的,她正是織綢的啊。如今家裡也富裕了,並不靠她織綢吃飯,那她織的綢布自然首先想到讓趙吉染了給女兒做嫁妝。

另外趙吉也是,他是開染坊的,和布莊綢緞莊打交道最多。他的女兒要出嫁,置辦一些綢緞布匹做嫁妝,那些相熟的老闆肯定是便宜賣的。

這些原因疊加,趙蓉蓉的陪嫁裡各種尺頭越來越多。最後出嫁的時候,光是綢緞布匹都裝了三箱,綢緞一箱,棉布兩箱——各色不同的綢緞有湖綢、潞綢、杭絹等,棉布也有松江棉布、毛青布等種類,分別是二十四匹和四十八匹。

這個數目或許對那些真正的有錢人家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太平巷子裡結親人家何曾見過這許多的陪送。要說平常使的話,他們還少有買整匹的布料哩!都是到綢緞莊裡裁尺頭,扯個幾尺,十幾尺就算多的了。

而扯布的時候畢竟少,逢年過節也來不了幾次,也難怪趙蓉蓉會覺得用不完。

不等趙鶯鶯想好怎麼和趙苓苓解釋,趙萱萱先開口道:“你這是看閑書掉淚——替古人擔憂。蓉蓉姐嫁的是什麼人家?人家可和咱們這種門戶不同,幾尺的尺頭看重的跟什麼似的。到時候光是蓉蓉姐和姐夫兩個人,每季都要做新衣。再加上孝敬父母的、親友贈送的,這些恐怕也用不了幾年!”

“每季都要做新衣裳?”趙苓苓聽的咋舌。要知道想他們這樣的人家,趙蓉蓉和龍閔宇這種不再長個的成年人,那就很少做新衣裳了。雖不至於穿衣裳要穿到補丁壘著補丁,洗布料直到洗爛了,但節儉是肯定的。

而每季都做新衣裳,對於他們來說當然不能說節儉。

說這些話的時候趙萱萱是很酸的,因為這是進一步讓她看清楚了——之前宋氏也在替她打算嫁妝,綢緞布匹這些東西,綢緞只有一對,還是人家下聘禮的時候的東西,棉布則是八匹。

這樣的,在普通人家也很不錯了,多得是一針一線也帶不上的窮苦人。但是現在看到趙蓉蓉的陪嫁,心中格外不是滋味兒。

趙鶯鶯聽著趙萱萱的話,就算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也能猜到她的心思一兩分。這個年紀的待嫁女孩兒,有幾個不在意嫁妝的攀比呢。聽說巷子裡有的人家閨女,為了幾尺布料、一雙鞋腳滿足不了,撒潑打滾不出嫁呢!

這聽起來很滑稽,但是並不可笑。這些女孩子又不是閑著沒事做了,非要鬧這種笑話。只不過是身為女兒,她們能提要求的時候太少,而且得到能自己掌控的財物,基本上也只有這一次機會。

面子什麼的,哪有日後好日子重要!

“我到家了。”從堂子巷龍家回太平巷子先到趙鶯鶯家,站在門前她還留大伯幾個:“大伯和大伯母都進來坐一坐吧,不能打我家門前過,還不喝杯茶的。”

這時候已經是晚上了,趙貴當然不會真的這時候做客,便道:“一個巷子裡住著不必這麼客套,隨便哪一日都是能登門的。”

說著便拍響了門上的門環:“老三,老三!送你家鶯姐兒和芹姐兒回來了,你來接一接。”

都是年紀小小的小姑娘,人不進去,趙貴並不敢離開。要是真出了什麼事兒,那就追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