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裡被傳有克妻命的,陸修遠絕對不是頭一個,他前面就有倆人,一個是蘇晏,一個是赫連縉。
不過蘇晏是他自己弄壞的名聲,目的是為了擺脫馮氏給他操控婚姻,而他的“克妻”,只存在於“傳說”中,四柱純陽的確是很特殊的命格,老人們都會說這是克妻命,但因為流言在前,沒人敢靠近蘇晏的緣故,所以究竟克到什麼程度,從未有人得見過。
而赫連縉的“克妻”則是因為那次的“謀妻自殘”,傷得太嚴重了,永隆帝擔心他一命嗚呼再也醒不過來,於是忙著給他選個沖喜王妃,這一鬧騰,可把京城裡一大半的適齡女子都給逼得提前訂了親——赫連縉的身份的確是尊貴來著,可是他都要死了,哪個姑娘會甘願一嫁過去就守寡?況且守的還是皇家的寡,沒有夫君撐腰,想想一個人死扛著的日子,能過得有多舒坦?同樣一件華麗的衣服,穿在旁人身上是好看,穿在自己身上可能就有花枝招展勾引人的嫌疑——夫君都不在了,你打扮給誰看?
所以當初永隆帝給赫連縉選沖喜王妃的時候,赫連縉簡直成了洪水猛獸,閨閣女子聞之變色。
而現在,陸修遠則是“名副其實”的克妻,前後三任未婚妻,全都在還沒過門之前就出了事兒,雖然很多人並不清楚其中細節,不過對他們來說,過程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陸修遠議親三回都不成,這不是克妻是什麼?
流言一出,真正疼愛閨女的某幾位就打退堂鼓了,而貪圖陸家錢財的那一部分人根本無動於衷,對他們來說,閨女不過是條聯姻的紐帶,她夫君克不克妻不要緊,要緊的是陸家那筆足以讓他們全家嚼一輩子的豐厚聘禮,再說,閨女嫁過去以後,短時間內,他們做孃家的有的是油水撈,要是閨女能在“被克”之前給陸家留下子嗣,那就更是天大的驚喜了。
旁人算盤打得響亮,陸修遠卻不疾不徐,波瀾不驚,彷彿一切都跟他無關。
雲初微聽到外頭的流言,吃了一驚,“不會吧,陸修遠克妻?”
蘇晏同樣也不信,“說不準這件事有人在背後搞鬼。”
“擺明了是啊!”雲初微篤定地道:“要我說,有些人的思想就是太過迂腐,什麼都能往克妻上想,完全不動腦子考慮一下到底有沒有邏輯性可言。”
陸修遠痊癒以後身價暴漲,成了京城多少世家想高攀的乘龍快婿,有人眼紅嫉妒,想把他名聲搞臭了,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怎麼偏偏就有人想得那麼複雜呢?
克妻?呵呵,九爺以前也被傳克妻,那她嫁過來這麼久,怎麼不見損了一根頭髮絲?
所以說,流言猛於虎這句話還真沒錯,市井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愛八卦之人,很多時候他們甚至都不明白自己八卦的事情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不過看著旁人津津樂道,自己也眼熱,拿過來添油加醋一番再傳給沒聽說過的人,大抵就是為了從那些人或錯愕或震驚或唏噓的反應裡找到成就感,圖個樂子罷了。
他們並不會去想,對於無辜被牽連的正主而言,流言是徹底毀滅他們的一把利刃。
尤其是在等級森嚴規矩苛刻的當下時代,不管是男是女,但凡沾上“流言”這種東西,便等同於被強行綁到了火架上,不死也得脫層皮。
“陸修遠在這件事上保持著不鹹不淡的態度,顯然是很無所謂,甚至,他可能還很待見外面的那些流言。”蘇晏淡淡道。
雲初微嘴角微抽,“不會吧,莫非陸修遠也想效仿九爺當年?”
“也不是無可能,不是麼?”蘇晏道:“陸修遠什麼心思,相信我不說,你也早就看出來了,三五年之內要想讓他真正放下去接受一個他根本就不上心的女人,難。”
“不至於吧?”雲初微還是不相信自己眼中那位紳士一樣的貴公子會做出如此卑劣的事情來,要知道陸修遠的第一任未婚妻可是墜崖身亡的,以陸修遠的為人和手段,就算想要悔婚,也能想出百十來種其他的辦法,不可能會殘忍到直接對人姑娘下手,這一點都不像她認識的陸修遠。
“站在我的角度,第一反應自然是陸修遠為了擺脫婚事而把自己名聲搞臭,不過要真理智分析的話,如果真是他出手,如此沒水準的手段,不像他本人的作風,所以,這件事的幕後主使應該另有其人,也不知道陸修遠有沒有察覺到不對勁。”
雲初微無奈一笑,“那看來短時間之內,我這份隨禮是送不出去了。”
以陸修遠現在的處境,他態度強硬一點拽著誰大婚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因為那個人是陸修遠,所以不可能,那樣一個有品位又雅人至深的男子,不會做出如此沒風度的事情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就是雲初微欣賞陸修遠的地方,不管做任何事都淡定從容,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透著紳士做派,很多東西,他嘴上不會說,但那體貼的小細節會讓你覺得這是個雅到骨子裡的男人。
而陸修遠本人也的確是沒有辜負她這份難得的欣賞,知道婚事再一次黃了的時候,並沒有過分意外的反應,從容到讓易白都覺得不可思議。
而私下裡,一直著人在查這位“幕後主使”。
——
不過短短數月,北燕就改朝換代了,南涼這邊是在崇明帝登基半個月後收到的訊息,而這訊息來源於崇明帝親筆所寫的國書。
永隆帝當時也是大吃一驚,唏噓道:“沒想到啊,北燕政局比南涼還要緊張。”以前不覺得,現如今才頓悟,北燕在此之前都如同一根繃緊了的弦,豆大點的動靜就能一觸即發。
畢竟是從奪嫡的腥風血雨中走過來的人,永隆帝作為上位者,他在北燕改朝換代這件事裡面看到的東西,遠不是那些把朱太后的遭遇拿來作為談資反覆咀嚼評頭論足大肆嘲笑的市井小民比得上的。
當然,有城府一點的臣子能看出崇明帝是位蟄伏多年的野心家和政治家,也能看出朱太后這事兒明顯有蹊蹺。
不過對於永隆帝來講,這些都只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淺顯易懂,他身為帝王,要把宣宗帝的覆滅作為前車之鑑,反面教材,不斷地從中揣摩,譬如朝局的平衡,民心的把控,以及某些過分守舊的東西,是不是該廢除推陳出新。
說起北燕那位太后,再想想自家慈寧宮這位太后,永隆帝無語得不是一星半點,為什麼人家的太后如此有野心有抱負,自家的太后成天只會逼著他立這個為後立那個為後?好似只要他一不遵從就犯了多大的過錯氣得她快要活不下去一樣?
說句心裡話,永隆帝是真寧肯蕭太后能像朱太后一樣把目光移出後宮,把手伸到朝堂上來與他這個兒子堂堂正正鬥一回,而不是憑著生母身份整天把“哀家也是為了你好”這幾個字掛在嘴邊各種綁架,本來處理政務就累,好不容易得了空閒,還得被他老孃捉去慈寧宮一通說道,是座雕塑也會累的吧,何況他不是雕塑,而是有血有肉的凡人。
宣宗帝這麼快就倒臺,顯然也在赫連縉的意料之外,看完密報以後同樣唏噓,上一世他沒能活到朱太后垂簾聽政,所以並不知道北燕的後續是怎麼發展的,不過這一世看來,現如今的崇明帝,先前的靖安王是個不容小覷的人物,光從他這份國書的內容就能看出不少門道來。
首先,給南涼掌權者永隆帝問安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簡單概述一下北燕換了新帝以後對於兩國邦交的態度,最後竟然提及了棲霞公主葉筠。
雖然有關葉筠的部分不多,不過永隆帝和赫連縉都能在第一時間想明白,崇明帝之所以要在國書裡面表明自己對這個小侄女的關照態度,就是想提醒南涼,哪怕宣宗帝再不當政,北燕的公主也不是能隨意欺負的,畢竟皇帝只是從她皇兄換成了皇叔而已,仍舊是一家人。
當然,這是浮在表面上的那一層意思。
更深層的,是崇明帝要把葉筠培養成人質,這裡有兩個目的。
其一,他或許並不相信廢帝葉輝,而朱太后已經不具備任何利用價值,所以抓住葉輝最在意的這位妹妹,只要葉輝敢反,那麼葉筠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