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風雲【十二】

“以軍事之謀,公孫紀此時已經萬分焦急,呵呵,只怕公孫紀真的會投了荀諶,不過這樣一來,我們倒是有了機會。”

“什麼機會?”許攸沒想到淳于瓊,已經知道自己心中的計劃,看來自己的計劃,還是有可能施謀地,故此對淳于瓊更感親近,好似的看著對方道。

“與異人王聯盟的機會。”

“嗯,這?袁公可能準許?”

許攸的心中,也是偏向與異人結盟,先誅殺了公孫瓚。屆時以渤海為本、攻青州,而佔幽州。這樣一來,擁有兩州之地,只要守護渤海,便能對異人王造城威脅。

至於對方有沒有如此打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沒有袁紹的資本,袁紹憑借四世三公的袁家,只要佔領一地,便可有人慕名而來,而失去了一地,那便是會遭到天下士子鄙視。

此時放眼天下之間,唯獨袁紹、袁術二人,憑借四世三公的名望,可令天下士子歸心,再諸侯之中,兩人可是能與董卓對決的主,故此河間最低的限度,也要保證一郡之地所有。

至於那異人王?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畢竟土著天生厭惡異人,就算牧雲歌治理幷州有方,可是慕名投靠計程車族,也是極為稀少,故此許攸並不相信,那異人王便可以成勢,雄霸於天下。

可是許攸似乎忘了,眼下沮授、荀諶、審配、郭圖等人,皆在牧雲歌麾下任職,這些人並未成為玩家的靈將,故此憑借他們計程車族,難道就不可能幫助牧雲歌成勢?這不光是他的忽視,也被天下士子所忽視了此點。

當然這樣的結果,也被郭嘉與司馬懿提前預料,故此無論是在司隸也好,還是眼下冀州也罷,兩人都暗自下令各路將士,以招撫為主,能不殺則不殺,若是死不投降,那便直接羈押牢獄,再有頑強抵抗者,最壞的結果才是被斬。

如此而為,悄然之間,被佔領之地計程車族,已經開始慢慢的轉變心態,嘗試與牧雲歌合作。能夠合作便是最好的開端,以幷州的富饒,與各州互通有無的商埠,也是計程車族看到的很大的利益。

緩慢而為,暗中操謀,不怕這些人不與牧雲歌的利益,牢牢的綁在一起,也讓他們最終因為利益,而效力於牧雲歌的麾下。

“袁公眼下也是為冀州發愁,無論此戰結果如何?都是那異人王做了漁翁之利,而袁公與公孫瓚,必將實力大損,都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眼下乃是耕種之後,若是任其四方戰亂,冀州百姓將流離失所,誰也不會得益,故此我想袁公也願意獨掌渤海,以渤海糧草為本,行秋收後之戰。”

淳于瓊說得話,一點都沒有錯,袁紹正是如此打算,故此與公孫瓚交戰的結果,他並不重視,更是放棄了河間,那視線再次放在了渤海郡。

河間經歷戰事的紛飛,紛紛遷徙渤海郡之中,使得渤海人口暴增,也促使開荒耕種,再有公孫範不願聽令於他,公孫瓚眼下與他翻臉,故此袁紹早已有了收回渤海之心。

再有渤海郡,便是當初袁紹成勢之地,就算官吏被公孫瓚之人取代,可是那些人都是當地計程車族,有他們的支援,袁紹重掌渤海翻手可為。

“好,我這便與袁公通報此事。”

當下許攸起身,直接招來一名異人,把如此訊息傳給袁紹,聞聽田楷突然出兵,本方損耗甚大,袁紹也當即下令,著許攸出使異人王,爭取與對方建立盟約,絕不能幫助公孫瓚謀力,而最低的限度,便是不能丟失渤海郡。[.]

第四百九十張冀州風雲【十三】

吳橋,公孫紀看著遠處的大軍,心中十分不是滋味,此人十分感性,做事從未考慮後果,正如當初他背叛劉虞,乃是為了公孫瓚,對他十分的親近。

而今,歸於公孫瓚麾下之後,卻看清公孫瓚的種種缺點,倒是對劉虞心生敬佩之感。劉虞雖然軍事處置不當,可是行政於幽州,短短時間,便讓幽州糧草富足,以各州人遷幽州地,以幽州地,養各州人。如此成就在那擺著呢,由不得任何人無視。

原本對劉虞以錢糧錢,甚至是女人,換得北方安穩之舉,公孫紀十分不看待,可是此時此刻看來,一味地攻伐鎮壓,也並非能絕了外族之根,甚至一個不好,便如同眼下幽州一般,要用無數的兵士,來防備北方外族的侵略。

耗費糧食,損耗兵士,仍有外族抽空,肆掠幽州本地,使得幽州北方民眾,紛紛南下遷徙。原本劉虞定下的何盟約,在公孫瓚的手中,徹底的與外族撕毀,換得的則是幽州的不安。

公孫紀就是幽州之人,在跟隨公孫瓚之後,不少人對他指指點點,暗中咒罵於他,不過公孫紀相信,自己跟隨的是一位明主,可以徹底消滅北方外族的明主。

而今,公孫紀心中的信念轟然倒塌,甚至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回去幽州,去見那些父老鄉親?自己還有這臉麼?

去投那異人?哈哈,剛剛背叛主公,便另投他主?自己能被人信任麼?投袁紹?袁紹麾下將士甚多,更是與劉虞交好,不斬殺自己,為了劉虞報仇,那才是怪事一樁?自己能倖免於難麼?

就算袁紹敢冒天下大不韙,不顧自己背叛劉虞之事,招募了自己?那韓馥便是明擺的利字,自己麾下兩萬大軍,只怕只要被對方掌控之後,那便是自己的死期了。殺人,有時候不需親力親為,借刀殺人之事,公孫紀又不是沒見過。

“都尉,橋對岸,一人自稱許攸求見。”

“許攸?許子遠?他來作甚?”

“不知,不過未帶一人,只有他一個人來的?都尉是否要見他?”

看著這將領帶著希冀之情,公孫紀心中亦是一緊,心中不禁頓時想到:是啊,這些人是恐懼死亡,才與自己背叛了公孫瓚。可是背叛之後,何去何從?可不是自己這般為難?相信憑借他們手中的兵馬,投靠那異人王也好,袁紹也罷?都是一條善身而退之道,而並非如同自己這般的為難。

“請他進來吧,我倒是想看看他能許之如何重利?令我等投靠袁紹?”

“喏,都尉。”

這人聽到公孫紀如此開口,頓時臉上一喜,心中早已定下的決議,頓時暗壓在心底,轉身迅速離去。

見到此人離去,公孫紀眼中一寒,沒想到在公孫瓚麾下,既然還有人準備投靠袁紹。哼,看來幽州也不是鐵板一塊,恐怕會讓袁紹得益。

不過眼下自己都背叛了公孫瓚,這等事情自有公孫瓚去頭疼,跟自己還真沒什麼關繫了?眼下只有自己的身安,才是頭等大事,要是有人慾要謀害自己,自己手中的長刀,還真是要見見血了。

不久,一身雍容華貴的許攸,配著叮當悅耳之音,緩緩走進大帳之中,見到那將領未曾出去,反而靜立在一側,顯然這是要旁聽,不打算出去了。

公孫紀眼中一寒,並未開口發怒,反而緩緩收起心頭的怒火,帶著不冷不熱的態度道:“許攸,許子遠,不知道你來我這裡,所為何事?”

“無事,只想與你聊聊天下大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