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5章 火星改造計劃

在過去的幾十年,科學界一直有各種各樣的“火星環境藍星化”方桉浮出水面,打算將火星改造成適用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不過這個工程的規模無比龐大。

比如科學家可能會改變彗星運轉軌道,使其撞擊火星,以帶來海洋需要的水澆灌水藻,提高火星大氣中的含氧量。

其他方桉還有將幾面巨大的鏡子安放在藍星軌道,將太陽光反射到火星的極地,從而釋放出液態水,啟動溫室效應。

《基因大時代》

這些腦洞大開的方桉,沒有幾十年和上百年的努力都不會有效果,更不用說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更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負擔得起。

在過去,人類認為要移民火星,首先必須要發展出農業文明,進而帶動工業等等的發展。

需要對火星的土壤和大氣進行改造,為植物提供氧氣和水源,提供最基礎的生存條件。

還要讓一些低階植物和微生物首先來到火星上適應環境,產生有機質,讓火星的表面環境越來越像藍星,對生命更友好。

這就需要科學家首先在藍星上進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篩選出適合火星環境的微生物和植物。

至於後續人類在火星上的居住問題,需要由初期的臨時基地到後來的永久改造火星環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哪怕是到了最近這兩年,全球的技術發展到空前的程度,然而想要改造火星仍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裡說的是改造火星,可以供大量的人口在火星上自由生活,而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建造一個封閉式的基地。

隨著林北製造出了超級飛船之後,想要在太陽系內的行星進行探索,並且建造小型基地,已經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然而這遠遠不能滿足火星移民的需求。

前者只是幾十或者幾百人的規模,後者至少是需要滿足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人口的生活。

衝出藍星一直是林北非常重要的夢想之一,他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從事相關的研究。

超新生公司已經發布的幾項技術都對火星移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比如說,之前釋出的石油樹,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氣和石油,這個對於改造火星的環境有非常大的價值,畢竟火星上的大氣,95都是二氧化碳,如果有充足的水源,加上足夠的石油樹這個可以在惡劣環境生存的植物,那麼將火星大氣中注入大量的氧氣就不是什麼難事。

同時產生的副產物石油,還能作為在火星上發展的工業原材料。

只不過水源是一個大問題,火星上雖然有水,但是非常分散,遠遠不夠石油樹的消耗,更不用說將來用於人類生活生產的迴圈。

還有,林北很早就獲得了機器人技術,然而一直沒有在藍星上進行大範圍普及,走入普通人的家庭,就是因為這個東西太超前了,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衝擊。

但是在火星上就不一樣了,在火星上覆製出大量的機器人進行勞動,不會對藍星造成任何衝擊,還能彌補外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初期就能部署大量的機器人進行生產,而且後期大量移民之後,採用機器代替人勞動也會成為習慣,直接就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

況且生產機器人的材料鐵火星上遍地都是,林北可以走遍整個火星,用自己的能力吸收掉那些鐵元素,能解決火星土壤中含鐵量過多的問題,而且還能順便將火星的地表全部固化,減少沙塵暴帶來的危害。

後面釋出的生命之果更是可以成為完美的食物,在封閉農場中,只要滿足條件,就可以無限量生產,生長速度快,一年四季無縫結果,產量高,足以代替所有人類現有的農作物。